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漫说美国国债和我国社会普遍负债现象

洣崽

  
         一
         美国国债总量约31万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者持有约7.4万亿,其余大部分被美联储所持。也就是说,美国国债,欠其它国家并不多,中国作为美债持有大户,现在也就八千多亿美元。美国国债绝大部分,是欠美联储的。
         而美国政府对于美联储的负债,是伪负债和不合理负债,美国政府可以且应当理直气壮拒绝支付。因为货币发行权益原本就应该由全权代表美国的美国政府所享有,而不应当由躲在美联储后面的、持股于美联储的金融大资产者所吮血。美国的国债应当由美联储托底承担、由美联储勾销清零。
         有朋友义愤填膺,“为什么中国要持有美国国债!”
         购买美国国债,是有一定利息的;当中国手头赚有天量美元,闲置就产生浪费,并且面临贬值风险。为争取一点利益、为减少贬值损失,购买美国国债就成了选项之一。美联储愿意把美元借给美国政府,也是因为有利息可吃,大概年利率4.75%左右……
         美帝犯不着赖账,明目张胆公然赖账后果太严重。先由美联储还清各国所持美债,再由美联储对于美国政府欠账兜底、清零。
         美国政府对于美联储的负债,本身就是伪负债和不合理负债。将美国政府欠于美联储的这笔伪负债和不合理负债清零,再合适、再正义不过。而这,等同于一场美国的社会革命。
         不只美国;我们国家的中央负债、地方负债(包括城投负债),也是一个道理。都是应当由央行清零的伪负债。
         世界各国去美元化不难理解,而今美国多个州自己发生去美元化,就更意味深长了;也给中国以警醒——那就是,货币权益是国家根本权益,应当归于国家,应当摆上台面,应该坦荡分享——国家应当向社会发放货币福利。
        
         二
         房贷、车贷、学贷……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社会普遍负债反映什么?
         既然已经购房、购车、上学、享有各种服务,说明这些产品和服务已经生产出来、已经提供出来了;社会既然已经具备这些产品和服务,国家就应当新增相应的货币;如果国家新增相应的货币、并且合理准确地把新增货币投放到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手上,那么这些消费者就可以以手中货币购买所需商品和服务而无需借贷了。社会普遍负债,问题出在哪里?
         是生产力增长、社会财富增加了而货币没有同步增长?是新增了货币,而投放方向错误?或是新增了货币而抠抠索索不愿意坦荡投放让社会分享、而只以贷款方式投放社会?
         正常社会应当是产销两旺、生产与消费平顺对接,无需寅吃卯粮式的透支;社会普遍负债、央行积累天量债权,说明我国经济思想金融思想的紊乱,没有拎清。
         向社会发放货币福利,摒弃借贷型货币伪发行方式,以货币福利方式投放新增货币,是回避不了的经济解放道路。
         6732023050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266.   再谈“每孩补贴三十万”  
    1267.   “诗和远方”与衣食就业  
    1268.   由“大庸古城”投资失败剖析两条货币发行路线  
    1269.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1270.   建议国家当机立断痛下血本——每孩补贴30万  
    1271.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更多新帖————
    1.   光荣属于中国,世界前途和希望在中国  
    2.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谬读宪法  
    3.   分钱发钱、放假休闲,都是无量功德  
    4.   与其说中美“夫妻”不如说“爷孙”关系  
    5.   我国教育上不接天下不接地、两头踏空  
    6.   国家和国民,套路和把戏  
            更多冷帖————
    1.   光荣属于中国,世界前途和希望在中国  
    2.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谬读宪法  
    3.   分钱发钱、放假休闲,都是无量功德  
    4.   与其说中美“夫妻”不如说“爷孙”关系  
    5.   国家和国民,套路和把戏  
    6.   对一个力挺应试教育的视频的赏析  
            其它更多帖————
    1.   盘点我国古代曾经深陷和当前陷入的误区  
    2.   把仇日当成爱国、以仇日情绪自得,是错误的  
    3.   英语高烧及其苛刻高考,对我国教育形成了严重的贻误和伤害  
    4.   闲扯,从古代“举孝廉”、当下考试制度,到实践选拔  
    5.   就业压力不能成为教育问题的借口和托词  
    6.   今日中国的贪腐现象,不算什么事  
    7.   话说“精英治国”  
    8.   人民路线和“精英”路线  
    9.   最难得的是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   
    10.   对教育部增强高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通知的述评  
    11.   “扶贫”,不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策略  
    12.   教育部最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