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严重内卷,说明社会主义缺位

洣崽

  
         市场经济充满活力而不免野蛮生长和陷于内卷,社会主义高瞻远瞩、纵横捭阖、粗犷奔放而拙于细微操作。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相结合、优势互补,体现了我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优越性,既超越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早期探索时的初级朴素稚嫩状态,更超越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那样一种贪婪、自私、狭隘、短视、蛮横、反动的状态。
         中国“996”如牛皮癣一样顽固蔓延,韩国将每周最长工作时间从52小时延长到69小时。自动化信息化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生产力大发展,为什么工作时长不能减少、反而延长?为什么与生产力一同增长的不是社会保障感幸福感却是紧张压抑、忧心忡忡和焦虑?
         市场经济内卷顽症的治疗,还是要靠社会主义的定海神针。社会主义不到位、不尽责、不舒展,就必有严重内卷;有严重内卷,说明社会主义的缺位。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辅相成,是我国发展制度的两翼。近几十年来,我国吃先前社会主义的老本,强调市场经济而疏忽践行社会主义,于市场经济上真抓实干,于践行社会主义上则多放空炮、不及要义、无有力之策,致使我国社会经济呈现一定的病态。于今之计,应当把“社会主义”短板切实补上来,我国市场经济才能继续高歌猛进、发展腾飞。
         应当说,我国人民已然享有初步的社会主义福祉——统一强大国家的安定团结、安全秩序、荣耀尊严,各种基础设施、文化、健康…等民生福利;现在,时代需要国家继续发挥宏观担当,把社会主义事业及其优越性推向前进。今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一者应当以雄厚金融收入为支撑,积极坦诚地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二者应当以雄厚金融收入为支撑,推进就业岗位众人分享、推行过饱和冗余就业,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除此二者,无以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相结合的观念,大概暗合事物内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论思想。
         67320230312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2.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3.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4.   “每月补农民和农民工1000元”  
    5.   “钱哪去了?钱哪去了?钱哪去了?”  
    6.   对人民日报【钟才文】就经济形势“七连评”的短评  
            更多冷帖————
    1.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2.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3.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4.   “每月补农民和农民工1000元”  
    5.   “钱哪去了?钱哪去了?钱哪去了?”  
    6.   对人民日报【钟才文】就经济形势“七连评”的短评  
            其它更多帖————
    1.   把正当批评和中伤抹黑区别开来,把群众就业和干部选拔区别开来  
    2.   “全国人均负债二三十万”的说法谬种流传、耸人听闻、条理混乱、颠倒事实  
    3.   解决这三个问题,人民公社就可以发挥神威、大放光彩  
    4.   提一个高考改革的简单办法——  
    5.   大山孩子逆袭为航天员的事例,洗白不了我国教育客观存在的严重问题  
    6.   对“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领导讲话的述评  
    7.   不因人废言;一位贪官在法庭上说的话,直白、真实而有典型意义——  
    8.   “三权分立”与“支部建在连上”的比较  
    9.   阻断引发升学恶性竞争的两个根源  
    10.   我国两把刷子,西方国家只一把刷子……  
    11.   家庭、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公私关系解析与述评  
    12.   中国发展态势初步反映了公有制的优势——公有私有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