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从张宗昌“三不知”到中央和地方债务,正本清源捋金融

洣崽

  
         过去山东军阀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去掉其中的调侃因素,其实也反映了金融的复杂。我国金融混沌不清,不是没原因的,尤其是我国经济理论界迷失自我、迷信西方、半生不熟地膜拜西方“经济理论”、而西方经济理论囿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本身已经陈旧落后和谬误,又加之一些经济“专家”“权威”“大师”的故意复杂化、神秘化、搅混水、浑水摸鱼的情况。有必要正本清源,捋一捋国家金融。
         央行新增货币,就是央行代表国家收割发展红利;新增货币后,制定适宜的蛋糕划分方案,基本合理地发放给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百姓,由各方自主开支,就是各方共享发展红利;与之相反,新增货币后,不与上述各方共享,不是以发放、而是以借贷的方式把新增货币投放社会,则央行代表国家垄断了发展红利、成为整个社会最大的债权方。其后果是,中央负债、地方负债和居民负债。本质上,央行也就相当于国家的“账房”、是一个国家金融中枢机构,理应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这倒好,到头来央行变成老大、变成最豪的债权方,直接和间接地把中央政府、把各地方政府、把各企业、把百姓变成对它的负债方,凌驾其上。
         我们普通百姓也时常收到银行的放贷电话,什么原因?本质上是央行天量货币需要投放渠道:央行放贷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亟待放贷给社会……
         国家一天不实行新增货币之金融收入的中央、地方和百姓等多方发放式合理分享,新增货币的投放就一天离不开对社会的放贷;各方举债,央行才能把新增货币投放出去,各方举债是央行新增货币后向社会顺利投放正常运行的需要。于是,中央严重负债、地方严重负债、百姓普遍背负房贷车贷沉重负债的不正常现象却成为常态。
         有一种大脖子病,脖子上形成巨大的囊肿,就是身体机能不正常而导致的不得已的另行弥补。我国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到居民的普遍债台高筑,就类似于大脖子病。
         央行对既有的中央负债和地方负债合理有序清零;今后,国家应当坦承新增货币所产生金融收入的客观存在,把这一金融收入纳入国库,合理发放而不是借贷,让中央、让地方、让百姓分享发展红利,那些所谓负债、那些纠葛,也就尘埃落定、风烟俱净。
         67320230219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2.   “批判文革”  
    3.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4.   “大事不讨论…,势必变修正”  
    5.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6.   “中国公务员考试是世界上最优制度”  
            更多冷帖————
    1.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2.   “批判文革”  
    3.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4.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5.   “大事不讨论…,势必变修正”  
    6.   “如果你在三河,敢劝一把手吗?”  
            其它更多帖————
    1.   摒弃“本硕博”划分,实行教育的宽进宽出和大众化  
    2.   教育部,高,实在是高!  
    3.   话说唐山黑恶行凶事件——还是毛泽东有办法  
    4.   畅通言路、倾听意见  
    5.   通俗解说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  
    6.   与卖拐有得一拼——把高考重大考试事故美化为为国家甄别人才  
    7.   高考制度的瑕疵和不当必须纠正  
    8.   抓住苗头和线索,把握战机,深入挖掘……  
    9.   对“博士大跃进”批判的批判  
    10.   教材插图事件只是教育问题的几片浮萍;对国家教育高层的继续质疑和批判  
    11.   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插图丑化、露下体、猥亵…事件述评  
    12.   教育是人发展的倍增器或倍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