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事    天下事    经济


把领袖和各级领导置于批评帮助的炉膛而不是供奉在神位上

洣崽

  
         从井冈山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到建国后,历史表明,中央精神上级指示与基层一线的实践不完全符合、出入很大甚至完全相背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受到来自群众来自实践的矫正是必要合理的常态。而一些同志把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当成圣旨。
         有些同志厌恶群众的意见、排斥群众的批评、喜欢自己一小众人垄断话筒和舞台而不喜欢群众表达和参与,把群众中涌现的有别于上级精神有别于领导旨意的意见当捣乱当拆台当逆鳞当反骨、必欲封之堵之消之除之而后快,以表面阿谀奉承式的毫无异议看待并僵硬执行中央精神及上级指示,把旧时代自私诿责的官场圆滑精明和陋习带入人民共和国党和政府的机体,实际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批评自我批评优良传统。
         这样的同志领会二十大精神是很迟钝的,中央号召党和人民开展伟大斗争,他却看不惯人民开展伟大斗争、不要人民进行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斗争是事物前进的根本动力。看不惯人民开展伟大斗争、不要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社会主义事业还怎么前进?这样思想的同志,不要被庸俗主义或伪“马克思主义”迷了双眼。
         学习毛泽东,最重要的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方法、理论指导自己。听不得群众意见,是毛泽东所批评的,毛泽东批评其为“脱离群众”、“关门主义”。
         来自群众的批评,有合理的成分,合理的成分应当听取;有不合理的成分,对不合理成分则应当包容或开展批评教育和帮助,这种批评教育帮助应当是诚恳善意、和风细雨、摆事实讲道理的,而不是以“闭嘴”、“请出群”相威胁。共产党人应当把群众团结多多的,而不是自视甚高、把群众推开。
         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宏图,关乎百姓的幸福和利益,在人民群众的奋斗下,是千秋万代长保青春并且继续前进的事业,岂是古代某家某姓狭隘自私封建皇朝可比。
         应当发扬马克思主义批评斗争的精神,把领袖和各级领导置于监督制约批评帮助的炉膛,而不是阿谀谄媚地供奉在神位上,才能确保人民江山不变色、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
         6732022121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中国将来分钱发钱,非美国或其它国家地区可比  
    2.   我国教育最严重问题在缺失实践  
    3.   小贼和大盗  
    4.   立此存照,洣崽对国家十五五规划的九个建议(下)  
    5.   立此存照,洣崽对国家十五五规划的九个建议(上)  
    6.   美政府停摆实证美西方金融思想理论制度的谬误与荒诞  
            更多冷帖————
    1.   县及基层两位领导英年早逝反映的问题  
    2.   和统也行,武统更好  
    3.   土地神破产  
    4.   围点打援、解放台湾  
    5.   党的领导,福祉所系  
    6.   分钱发钱,我国市场经济运行链条亟待补上的一环  
            其它更多帖————
    1.   以放贷而不以福利方式向社会投放货币,是当下我国经济和金融的主要错误根源  
    2.   “发展全过程民主”是很好的思想  
    3.   大道至简话金融  
    4.   建议国家于美方舰队穿行台湾海峡之际正式发起武装统一台湾行动  
    5.   中国大陆应对佩洛西窜访台湾述评——可能这是最佳方式  
    6.   北京中考改革引领了正确的方向  
    7.   “12万亿拉动经济”  
    8.   既批评斗争,又欢欣鼓舞、赞赏有加  
    9.   清北同样是掐尖选拔教育的受害者  
    10.   “小绵羊”思想应当扫除  
    11.   教育和医疗,是交易没错  
    12.   题目难还是不难,探讨一下判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