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我国国企改革迄今不成功,滑落回了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的窠臼

洣崽

  
         客观地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未能探索出一条国企经营管理发展的成功道路,近几十年的国企改革不成功,滑落回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的窠臼中去了。
         资本主义企业的本质特征,是资本至上、资方负总责,企业付给员工工资以购买员工劳动,资方垄断企业利润。为调动员工积极性,资方实行一些奖金福利制度,也未改变这一本质;对少数关键岗位的员工许以企业股权,也只是把少数员工纳入资方、以培养少数员工贵族的方式收买关键员工和瓦解员工群体,总体上仍然实行的是资方独占利润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企业利润是资本和劳动共同运作的结果,理应资方和劳方合理共享。不否定资方占有一定利润的合理性,但资本一方独大、完全排斥劳方于企业利润分配格局之外、资方独占利润,则是显失公平、野蛮霸道、自私狭隘、短视落后的,资方貌似得了大便宜,事实上堵塞了企业发展做大的腾飞之路。资本和员工是企业运作的基本要素,而资本是死的,员工是活的,只有员工才具有丰富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可以把物质要素运作得风生水起,员工是企业发展最关键和最占决定性地位的力量。把员工普遍排斥于企业利润分配格局之外,既是强势资方自作聪明、也是资方自掘根基自阻前程,广大员工的忠诚性创造性智慧型高端复杂劳动得不到回馈和激发,企业怎么能做好。
         什么是剥削?分配不公就是剥削。员工没有话语权、员工不能参与企业管理、员工不被纳入利润分配格局、利润分配未经劳资双方的协商谈判和博弈,就无公平可言,就是资方对员工的严重剥削。建设名副其实的工会,经由工会把全体员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工会代表全体员工与资方协商谈判、确定劳资双方的利润分享额度,建立和实行企业员工分红制度,是消灭企业剥削、实行社会主义的必须。
         迄今,我国国企未能实行“员工分红制度”,实际上实行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国企的利润,表面上国家占尽便宜;但,员工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调动不起来,国企奄奄一息,每每亏本破产,到头来,国家得到毛线利润啊!
         我国应当创设超越于西方现行企业的新型社会主义企业分配模式,由工会代表全体员工与资方谈判博弈,确定双方的利润分享额度,然后资方以其资本在资本盘子里分享利润,劳方以其劳动要素在劳方盘子里分享利润。
         一个企业,当劳资双方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将是惊人的、前所未有的。我国国企倘能如此,再引领广大民企,我国经济将呈现万马奔腾、无需扬鞭自向前的生动局面。
         67320210812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85.   话说海南……  
    186.   组织化的群众才有监督力量,建议创建各级各单位微信群和一年两次式民主生活会这样的交流参与平台和渠道  
    187.   中国的核聚变爆发式发展时代——就要到来  
    188.   贯彻“港人治港”不应消极僵硬而应积极作为  
    189.   节制资本、实行货币福利,香港可以成为探索社会新制度的试验高地  
    190.   讳莫如深、耻言社会主义的时代即将过去,社会主义将如初升太阳辉映天地  

            更多新帖————
    1.   反腐是技术活,窄巷捉猪给出的反腐启示  
    2.   囤积央行不分钱发钱,相当于囤积油库不给油箱加油  
    3.   务必万分珍惜珍重党的领导  
    4.   文革是灾难失败,还是小有微瑕、总体成功?  
    5.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6.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更多冷帖————
    1.   反腐是技术活,窄巷捉猪给出的反腐启示  
    2.   囤积央行不分钱发钱,相当于囤积油库不给油箱加油  
    3.   务必万分珍惜珍重党的领导  
    4.   文革是灾难失败,还是小有微瑕、总体成功?  
    5.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6.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其它更多帖————
    1.   把出现人才归为大学的造就,是贪天之功;期待大学造就卓越人才,是缘木求鱼  
    2.   人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吗?  
    3.   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不在于“减负”,在于“调结构”  
    4.   初中毕业生读高中读职校的分流做法是不好的  
    5.   脱离实践的我国教育,陷入误区误人无数,无脸以对亿万家庭  
    6.   “高校的课,为什么学生不爱听”  
    7.   简论我国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失衡  
    8.   高校“种田”课程的实践教育探索难能可贵  
    9.   我国家长需要敏锐意识到片面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危害  
    10.   学困生的教育权益应当受到尊重  
    11.   一辈子的饭,要一辈子吃  
    12.   “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世界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