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猜想——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不应鼓励、追逐和苛求高分

洣崽

  
         猜想,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不应鼓励、追逐和苛求高分。
         教育范畴无限广阔、内容极其丰富,除课本知识外,更包括多样的美不胜收的实践教育,如生活体验、劳动锻炼、艺术活动、社会历练……等;中小学总共区区一二十门书本课程,无法涵盖教育的全部,事实上只是教育大树的一枝一叶。学好中小学课程不是青少年成长的全部。
         中小学本质上毕竟是基础教育,普及文化基本常识是其责任,中小学教育应当谨守本分,为其它教育形式留空间,而不应当繁难化盲目扩张、耗占太多资源。于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高分的鼓励、倡导、怂恿和苛求,似是而非、有害无益,是教育策略教育导向步入误区。对高分的追逐,严重空耗了教育资源,极大增高了教育成本,恶化了宽缓和谐的教育生态和教育氛围,排斥、抑制、贻误了非知识方面的实践型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掌握文化常识、合格良好即可,整那么繁难、苛求高分,付出身心健康和发展贻误的代价,有意思吗?
        
         百姓和社会对利益的追逐再正常不过、再正当不过,如同地球上因存在重力因而物体趋向下落一样。
         智慧的政府应当尊重和觉察这一规律和趋势,在施政决策中趋利避害。多年前成都某超市搞有奖促销,结果引发踩踏事件;后来政府果断叫停这类促销。这是对的。我国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紧张激烈、高烧炽热、过度竞争、损害身心种种乱像,本质上就是一场社会领域的无形踩踏,并且时间更漫长、危害更严重却隐蔽、影响更深远和恶劣。
         百姓在子女升学上竞相追逐,但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巧为舒解,而不应当为之站台主持、鼓励倡导、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啊!
                 6732020102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发钱,国之大事  
    2.   对“我国政府债务总额92万亿”和“今年安排1000亿育儿补贴”述评  
    3.   国家清偿地方债是对的  
    4.   教育是我国各行各业中最烂的  
    5.   与其在海南实行“自贸港”,不如……  
    6.   毛泽东引燃中国  
            更多冷帖————
    464.   对教育领域严重惰性、自私及对学生发展不负责任的批判  
    465.   辩证看待骂声和批评  
    466.   党和政府掌握话语权是正确的必要的  
    467.   把领袖和各级领导置于批评帮助的炉膛而不是供奉在神位上  
    468.   真理不一定游荡在深宫庙堂,每每生长在山野草泽——论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本质特征和鲜明原则  
    469.   为什么我国高考改革三十年而长期不得要领?  
            其它更多帖————
    1.   灵活务实多维辩证而不是僵硬教条片面机械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  
    2.   前苏联盛极而衰土崩瓦解的教训和今日美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症结……  
    3.   健全的民主政治生活是国家和社会运作之本;从国家到单位、从顶层到基层创建普遍常态且名副其实民主政治生活  
    4.   美国为什么没有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  
    5.   不能把楼盖歪了  
    6.   民主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无价之宝,应当严正贯彻实行于从高层到基层每一个单位  
    7.   没有人喜欢打针吃药动手术,没有人喜欢被批评、监督和制约——话说“民主政治生活”  
    8.   发扬党“民主政治生活”优良传统;我们需要怎样的“民主政治生活”?  
    9.   一位网名“残原”的网友对“发钱”问题的评述,说得不错——  
    10.   从“全民发钱”到“货币福利”,且看“发钱思想”的渊源及其潮流的日渐洪大  
    11.   将来的社会,应该是企业找人,而不是人找工作  
    12.   即使有人选择慵懒人生、拒绝工作,国家也应保证其基本消费,才合乎人情天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