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建议向青少年发放每人约2万元左右的全国范围徒步或骑行专项补贴  

洣崽

  
         欧美日俄、包括中国乃至全世界,单身和少育现象似有蔓延之势;原因多种多样,其一可能是缺少艰难环境的磨砺与激发。小麦苗因碾压、因低温而促进成长,水稻因高温而成熟,很多鱼类历经溯水洄游的艰难而性成熟……艰苦历练可能是促成身体成熟和思想成熟的需要。
         由此猜想、仅仅猜想——
         在生活优裕的当代,让每个国人成年之前(暂且定25岁之前)徒步或骑行入藏、或从海南到黑龙江、或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完成或徒步5千公里、或骑行一万二千公里的折腾;再加之结合古老的挖土、挑担、打铁、扛木头、攀岩、推磨、划船、骑马、游泳……等劳动和活动。估计一个个,男的发飙、女的多情,一个个活泼生猛。
         对,确实是折腾。在社会政治经济事务中要避免折腾;但在当今高生产力生活优裕环境之下,在人的体能上却应当多些折腾。其实折腾很普遍,踢球、跑步……各项体育锻炼、体育竞赛,都是折腾,是有益的、必要的折腾,生命在于折腾,人生因折腾而精彩。国民忙于体能上的自我折腾,对国家、对党政则持更多的好感和喜悦,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
         考虑实践环境下的各种细节、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方式,建议国家给青少年每人发放总计约20000元额度的专项货币福利,按每年度人口2000万计,相当于国家每年开支4000亿;鼓励和要求其在25岁前完成这项折腾,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扩大内需提振经济发挥巨大作用……
         至于安全风险。预先警示:人生有风险,出门须谨慎;风险自担。国家可为此提供每人最高额度30万的人身平安保险。
         用这种方法应对单身及少育,或许有效。当然啦,要实践验证;要循序渐进,逐步总结经验,采取自己主动报名、国家补贴方式。
         6732019090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光荣属于中国,世界前途和希望在中国  
    2.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谬读宪法  
    3.   分钱发钱、放假休闲,都是无量功德  
    4.   与其说中美“夫妻”不如说“爷孙”关系  
    5.   我国教育上不接天下不接地、两头踏空  
    6.   国家和国民,套路和把戏  
            更多冷帖————
    478.   “检举揭发”一词何以被污名化  
    479.   “土地承包”“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组成、将常态长期地实行下去  
    480.   人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吗?  
    481.   “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世界领先”?  
    482.   把民营经济视为私有制成分是错误的;党向私企延伸应当缓行  
    483.   回复“你可以在自己家族或一两个村庄实验货币福利”  
            其它更多帖————
    1.   片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重新修正  
    2.   破除迷信,实事求是,让各种方案接受论战交锋的考验洗礼,国家择善而用  
    3.   书呆子官僚垄断国计民生重大决策的局面必须改变  
    4.   反腐败斗争  
    5.   厉以宁的“土地确权”值得警惕,“福利方面要量力而行”主张是虚伪的  
    6.   灰尘厚了,屋子脏了,该扫一扫了!——论新形势下的阶级斗争  
    7.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宪法精神为核心  
    8.   对“高度一致”错误思想的批判  
    9.   对外“一带一路”,对内“货币福利”  
    10.   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疑惑  
    11.   作为国家思想高地,强坛应当把握好包容大气与立场严正的辩证关系  
    12.   遵循践行宪法,破解国企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