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金融是破解当下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繁难问题的钥匙——货币发行和回笼探幽

洣崽

  
         (一)货币发行
         1
         新增和发行货币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需,因此国家应当顺天应时、科学合理、恰当适宜地新增和发行货币;
         2
         新增货币反映的是全社会(政府、全体公民、企业等所有经济实体)劳动贡献发展的成果;将新增货币投放社会相当于以货币手段收割社会财富、包含巨大权益;货币权益应当由全社会分享,货币发行应当有全社会参与;
         3
         央行是国家机器重要部分,不同于普通商业银行,央行具有货币发行权,央行不需要营利、不能营利。
         4
         发行货币既包含权益属性,也有开支信用的举债含义,因此不应由政府或少数经济实体包揽,以保彰货币权益的社会共享、以分散和规避举债的过度风险。
         5
         全社会每一个人、每一经济实体、政府自身,都应当享有一定额度的货币发行权益、也即对社会举债的权利,其额度大小取决于其权利和信用高低。
         无论政府还是个人或经济实体,超越其权利和信用的货币发行(即举债)行为必须被遏制和预防。
         6
         相比于企业和个人等经济实体,政府是权利和信用度最大者。为着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益、增进社会福利及保障国家安全,政府完全可以且应当享有相当大份额的货币发行权益。
         但政府不应垄断货币发行权益的全部,否则既侵夺了社会其它实体的权益,又使政府担负和积累过大负债风险。
         7
         每个公民以其公民的当然权利,应当享有一份货币权益。
         其中,全国的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和有孕及育婴期妇女等纯消费者应当以其公民基本生存权获得一份货币权益;
         上班劳动者一族以其公民权利和财产信用也应当享有适度货币权益。
         8
         应当摒弃少数强势力量或机构或财团对货币发行及其权益的垄断,应当拓宽货币发行的渠道,应当避免货币发行权益和风险的过度集中,实现货币发行权益的社会共享、责任的社会分担。
         除政府合理开支和向全国纯消费者实行货币福利两渠道外,还应当更进一步敞开货币发行通道,比如,创设普通百姓及企业通过质押核心资产参与货币发行的方式。
         9
         普通百姓及企业如何参与到货币发行中来?有如此构想:
         比如,百姓或企业出于自身意愿和需要、以其核心资产(如房产证地产证等)向央行质押,假设评估其价值1500万元,则央行授以300万元范围内货币发行授信,央行给予当事人或当事企业300万元货币,核心资产则质押央行,两清,无须向央行支付利息,这种情况即等价于个人或企业发行货币。当个人或企业需处置该资产时,需先将300万元归还央行、终止资产质押,即相当于退出货币发行。
         当百姓和企业、当社会力量参与货币发行后,社会将货币充裕、责任被分担、风险被分散,从此经济稳健平顺高质量运行。
         10
         货币发行总量,以社会正常需求为度,不应紧缺、也不应过度扩张;其额度难以精确预计和测量,而处在不断调整中。在货币发行具体操作中,应当始终关注经济反馈,通胀高温则稍减,景气不足则增加;如同老司机掌控油门刹车和不断操控方向盘。
         11
         应当把国家金融晒在阳光下,让普通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
         不应将国家金融神秘化。不要故意玩概念、故做高深故弄玄虚、把人绕晕、把水搅浑、把群众吓阻于国家经济事务之外,然后浑水摸鱼、逞其私奸。
         12
         假设,我国央行在考量各方各面情况基础上决定今年新增货币M2约15万亿,通过印钞和其它授信方式实现之。
         政府可以开支其中约5万亿元(通过全国人大经济专门委员会审时度势博奕讨论决定);
         每个纯消费者公民以其基本生存权每人获得每月1000元即一年12000元左右货币权益,以货币福利实现之;
         上班一族以其权利和资产信用,经过央行评估和授信,享有与其信用相当的货币发行权益;
         企业等经济实体以其巨量资产在货币发行中可以大有作为,通过质押其核心资产享有央行授信。
         ……
         13
         从央行享有货币发行权益不同于经济实体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享有货币发行权益如同婴儿之吸吮母奶、是兑现权利、而不是举债,只需登记即可,不必向央行付息。
         14
         政府之享有货币发行权益,从央行签收即可,不应视为政府对央行的负债,因为政府通过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已经两清。当前所谓“政府负债”,是西方机械僵硬落后经济理论对经济实践的迂腐解读。
         15
         全国纯消费者每月每年享有货币福利,是国家通过央行对其生存权利的兑现,也属两清,而不应视为欠债于央行。
         16
         企业等经济实体通过质押核心资产,签具字据从央行获得一定额度货币,与央行是两清的,既满足自身货币需求、又促成央行实现货币发行目标,是双赢的。这种货币发行性质的货币获得方式完全不同于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则向商业银行贷款,无需向央行支付利息。
         17
         当货币发行渠道拓展得广阔而通畅,当货币发行权益被全社会共享,货币发行包含的举债风险被全社会分担,社会将货币充盈、利率低廉,进而助推经济的平稳运作;当前现实中企业资金紧缺、利率成本高、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长期以来纠结不清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杠杆高负债高风险至此被厘清和剥离。
         (二)货币回笼
         18
         事物内部对立而统一;有货币发行、必有货币回笼,才构成新陈代谢可持续运作的经济体。
         如同心脏每时每刻有条不紊把血液泵到肺部和全身、又接收全身和肺部的血液回流一样,货币发行与回笼同时存在、并行不悖、有序运作。
         19
         什么是货币回笼?货币是从国家央行发出的,那么货币流回央行为货币回笼。
         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普通的货币支出只是货币流通、是货币从社会的一个持有者流转到下一个持有者手上,不算货币回笼;把钱存入一般商业银行,也算不上真正的货币回笼。
         货币回笼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国家税收;资源出让金;国家罚没收入;向国家的货币捐赠;国家其它资产和权益的变现等等。货币回笼应当由央行主持和掌握,央行应当落实对这些领域的监管。
         20
         脱离央行的局地收入和支出构成局地小循环。局地小循环决策流程短促、方便快捷、效率较高、利于局地运作,这一现象客观存在,但局地小循环容易规避监督、引发膨胀做大和“尾大不掉”“独立王国”之类弊端。
         21
         进入局地循环的货币算不上货币回笼。百姓及企事业单位的主体性应当受到尊重,它们的收入支出理应自我负责,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自我负责的经济实体形成自己具有独立性的收入支出小循环微循环是必要和正确的;政府部门政府机构国家机器等,因其握有公权、地位特殊、其意义关乎全局,因此应当由央行直接保障,不应形成脱离央行的自行其是的局地循环。
         (三)总结
         22
         国家通过政府支出、向纯消费者实行货币福利、百姓及企业等经济实体通过质押核心资产从央行获得货币等等方式向社会发行货币,又通过税收、资源出让、国家资产和权益变现、国家罚没、接受捐赠等等方式回笼货币。
         23
         当央行开辟和创设宽阔畅通的货币发行渠道,又建立了及时和有效的货币回笼回路,央行对经济的操控就收放自如。如同一辆汽车,既有强大的动力、又有可靠的制动,加之灵活裕如的正确操作,就可以飞奔向前了。
         24
         金融,是破解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繁难问题的钥匙。
         6732019081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994.   说说日本  
    995.   摒弃对考试选拔与选举投票的迷信,应当于实践大舞台造就人才、甄别人才、遴选人才  
    996.   日出东方……(杂感杂记一)  
    997.   日出东方……(杂感杂记二)  
    998.   狭隘聚焦于书本知识考试分数,我国教育陷绝大多数学校和绝大多数学生于无所作为黯然绝望的境地  
    999.   朱德:关于我们党如何能够保证少犯错误和不犯严重错误的问题  

            更多新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4.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5.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更多冷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4.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5.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其它更多帖————
    1.   推动过饱和冗余就业,让工作和劳动不再是煎熬和苦役、而成为生活的权利和享受  
    2.   说一说“幸灾乐祸”  
    3.   主要学习方法和策略  
    4.   “美国发钱”一事述评  
    5.   中国成长、美帝淡出的时代和世界格局,不太远了  
    6.   实行货币福利,促进经济的自生长和微循环  
    7.   过犹不及;中小学艰深化繁难化倾向有害无益、摧残学生  
    8.   知识负担已然过度膨胀片面过分,弥补久已缺失的实践教育短板,是我国教育的紧迫任务  
    9.   我国教育高考病症与新冠疫情的比较  
    10.   教育资源海量丰富的网络时代,学校教育向何处去?  
    11.   “李文亮”“八人谣言”案例和教训表明,创设社会底层的通天报警报告机制极端重要  
    12.   经济社会,货币充盈才会繁荣兴旺、活力盎然——话说农村和农村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