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对“扶贫”的七嘴八舌

洣崽

  
         “司空城”网友:“扶贫动用人力很多”。
         “luominshen”网友:        “(这是)政治账;资本账很难算清。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目的问题。”
         “吴白丁”网友:“很正常!扶贫,不是简单的让一人一户脱离苦海那么简单,是一项工程。”
         “红星纵队01”网友:“搞成‘精准填表’”;“关键不是帮贫困户怎样脱贫,而是花费90%以上人力‘调查’贫困户的‘贫困程度’。”
                 “吴白丁”网友:“这是基础工作,劳心劳力……”
         “洣崽”网友:“扶贫是良好愿望下的笨拙策略”,        “使劲‘扶贫’、使劲‘精准扶贫        ’,却不懂得不愿意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是不得要领、甚至带着虚伪政治秀的不纯动机;相当于拖欠或夺占别人巨额利益不还、反过来可怜人家和卖乖取巧”,“通过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借重金融货币手段可以很好完成的工作,偏要耗费无尽人力和政治资源强行主观作为,相当于有高铁不坐有飞机不乘、却执意杵拐杖步行。”
         “吴白丁”网友:“给你钱,花光了,你还会伸手要,因为你会说:我穷。那么,给你个不穷的办法,比如,种植经济作物,开办私营企业,你有钱了,还会伸手哭穷么?我认为,扶贫工程,不是简单的福利施舍,而是长治久安的工程。”
         “洣崽”网友:“你没理解意思。实行货币福利不是施舍,而是尊重百姓应有的权益;实行货币福利不是给一次钱就了事,而是普遍常态永续地不分贫富地向全国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和有孕及育婴期妇女等纯消费者发放(目前情况下)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货币福利。这是国家道义上应该做的;又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内在规律,是经济上能够做和必须做的。眼瞅着水桶脸盆齐上阵的抗旱浇灌,看似热火朝天可赞可嘉,其实不如漫天甘霖从天而降;国家实行货币福利,不言扶贫、不为扶贫,效果却比扶贫’、        ‘精准扶贫        ’好得多。普降甘霖,是老天应该做、能够做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国家一年新增货币约16万亿,相当于国家从社会一年无形收割16万亿财富;一年约16万亿,应当用在正道上。”
         67320190103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2.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3.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4.   “批判文革”  
    5.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6.   “大事不讨论…,势必变修正”  
            更多冷帖————
    1.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2.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3.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4.   “批判文革”  
    5.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6.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其它更多帖————
    1.   建议:生育一个孩子,国家补贴十五万  
    2.   对付春玲专家“强烈建议取消中考”意见的批评  
    3.   “央妈”最该骂  
    4.   中小学知识型应试方面的过度开发过度榨取,是错误短视和有害的  
    5.   发扬批评斗争精神,帮助党长保青春  
    6.   孔老师之问  
    7.   再说“绝对忠诚”  
    8.   一根绳子,两个绳头  
    9.   走出内卷,重回社会主义正道  
    10.   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畅想  
    11.   实行“考试入围加随机录取”,适度择优又遏止掐尖  
    12.   我国教育的迷失和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