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新增货币相当于收割财富和成果;一年约16万亿,应当用在正道上

洣崽

  
         货币,既是对持有者消费的授权,又是对生产者的开工令;合理的货币增发,既促进消费,又拉动生产。合理的货币增发,是促进消费和扩大生产的共同需要,促成二者平顺对接、形成经济良性运作的环路。当前我国种种问题,借重货币手段可以有极大的纾解甚至解决。
         我国并非没有及时增发货币,我国在温和通胀范围内增发货币是正确的;问题是投在了错误的方向。树枝结桃,施肥应该向着根部;我国货币愚直投向企业、投向生产……是不经意间的严重错误。雨水下在高山、能汇集沟谷河湖江海,雨水下在沟谷河湖、却没法润泽山岭;与之同理,消费人群的钱归根到底要流淌到生产者手上,国家新增货币,应当投向消费端而不是生产端。投向消费端才能最快最高效地纾解民困改善民生,不但由此而拉动生产,并且把生产引导到消费对接的领域。
         建议国家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具体而言,当前情况下向全国的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和有孕及育婴期妇女等纯消费者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货币福利。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百姓的应有权益。国家经济和金融政策,理当合人道、行天理。
         国家还应当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居民逐步实行补贴。这些居民照看了当地的资源、生态和基础设施,便利了国家开发,应当得到回馈。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居民实行补贴,有利于全国人口合理和均衡分布,有利于全国人口的自由流动,农村人口可以进城,城市人口可以下乡,促进人口和资源的流动流转、优化组合。
         当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时,还可以向全国的每一个学生,在其成年之前,陆续多次地发放总额约2万的游学旅行费,以鼓励游学、鼓励旅行、鼓励了解国家深入社会、鼓励实践。
         ……
         国家有没有钱?是有的。除财政收入外,国家一年新增广义货币M2约16万亿左右,相当于隐蔽无形、神奇巧妙、偷天换日般地从社会收割了16万亿财富和发展成果;这样天量的经济资源应当合理利用、用于正道。
         67320190101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对人民日报【钟才文】就经济形势“七连评”的短评  
    2.   彻底改造日本  
    3.   光荣属于中国,世界前途和希望在中国  
    4.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谬读宪法  
    5.   分钱发钱、放假休闲,都是无量功德  
    6.   与其说中美“夫妻”不如说“爷孙”关系  
            更多冷帖————
    1.   对人民日报【钟才文】就经济形势“七连评”的短评  
    2.   彻底改造日本  
    3.   分钱发钱、放假休闲,都是无量功德  
    4.   光荣属于中国,世界前途和希望在中国  
    5.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谬读宪法  
    6.   与其说中美“夫妻”不如说“爷孙”关系  
            其它更多帖————
    1.   畅通言路、倾听意见  
    2.   通俗解说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  
    3.   与卖拐有得一拼——把高考重大考试事故美化为为国家甄别人才  
    4.   高考制度的瑕疵和不当必须纠正  
    5.   抓住苗头和线索,把握战机,深入挖掘……  
    6.   对“博士大跃进”批判的批判  
    7.   教材插图事件只是教育问题的几片浮萍;对国家教育高层的继续质疑和批判  
    8.   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插图丑化、露下体、猥亵…事件述评  
    9.   教育是人发展的倍增器或倍衰器  
    10.   台湾是套在美帝脖子上的绞索  
    11.   突破常规思维和思维定势,才见新天——漫谈实行“货币福利”  
    12.   优秀者入围随机录取、未入围者亦普遍升学,对教育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