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构建“员工分红制度”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什么是“员工分红制度”?(续)

洣崽

  
         一
         对国企之“员工分红”应当持理解态度。国企员工所享有的只是国企利润的分红权益,并非分持国有资产,国企资产仍由国家完全持有;国企利润是由资方(国家)和员工共同创生的,国企员工只是享有自己劳动所产生的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利润,并未冒犯国家应得的部分。当实行“员工分红”,极大调动员工积极性能动性,国企将焕发新生、如虎添翼、发展强劲,为国家缴纳更多税收、贡献更大利润,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可能为包括农村在内的全国百姓提供更为优厚的货币福利。
         二
         企业利润是由劳方和资方两方面整合互动所创生,因此,企业利润应当由劳方和资方两方面通过谈判约定而分享。把劳方排斥于利润分配格局之外、资方独占全部利润的分配制度是反动的、落后的,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也是不利于资方自身长远利益的,是狭隘短视的。
         所有劳动者一口锅,所有资产者一口锅;先进行锅与锅层面之间的利润划分,然后进行从锅到碗的利润分配。“持股分红”是资产者之间的游戏;在资产者之间分红之前,首先进行劳方与资方两者的利润划分、然后资产者才进行“按股分红”。劳动者之间分红与资产者之间的分红是在不同的锅、完全是两码事;“有股份才能分红”、“持股分红”只适应于资产者之间分红那口锅;一些朋友的思想,短路在把两口锅混为一谈。
         三
         一些朋友认为“员工分红”或“国家实行货币福利”是吃光用尽,却不懂得这是开创新局面的起点。
         当制度化地实行“员工分红”,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和尊重,员工参与企业的平台得以建立,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得到发挥,员工将一改过去对于企业事务无能为力、无所作为、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置身事外的冷漠旁观态度,劳资携手,把企业运作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当国家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长期以来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支持拥护、人民付出的劳动牺牲和贡献终于得到了回馈,更进一步地鼓舞人民建设国家的信心,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将步入良性循环豁然开朗的状态。
         四
         只能尽其所能把“员工分红”道理讲到这个份上。对于闭目塞听者、对于思想迟暮高原满瓶状态者、对于以反复刷屏来显示存在的生活无聊者或强迫症者,他们会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成见,不顾已经被清楚答复,把他陈旧观点的老帖子继续发几百遍。
         67320181202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务必珍惜、万分珍重党的领导  
    2.   文革是灾难失败,还是小有微瑕、总体成功?  
    3.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4.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5.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6.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更多冷帖————
    1.   务必珍惜、万分珍重党的领导  
    2.   文革是灾难失败,还是小有微瑕、总体成功?  
    3.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4.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5.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6.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其它更多帖————
    1.   说一说“幸灾乐祸”  
    2.   主要学习方法和策略  
    3.   “美国发钱”一事述评  
    4.   中国成长、美帝淡出的时代和世界格局,不太远了  
    5.   实行货币福利,促进经济的自生长和微循环  
    6.   过犹不及;中小学艰深化繁难化倾向有害无益、摧残学生  
    7.   知识负担已然过度膨胀片面过分,弥补久已缺失的实践教育短板,是我国教育的紧迫任务  
    8.   我国教育高考病症与新冠疫情的比较  
    9.   教育资源海量丰富的网络时代,学校教育向何处去?  
    10.   “李文亮”“八人谣言”案例和教训表明,创设社会底层的通天报警报告机制极端重要  
    11.   经济社会,货币充盈才会繁荣兴旺、活力盎然——话说农村和农村发展问题  
    12.   改革高考制度,建议炽手可热极度掐尖的前若干名校实行“有限选拔加电脑随机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