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土地的完全绝对私有是错误的,有限授权的几十年承包制是很好的

洣崽

  
        
         土地问题是三农以至整个国家的大问题。
         对于土地问题,综合起来可能有以下策略选项:一,实行完全私有,土地自由买卖;二,维持目前现状,即国家授权有限期承包,时限到时再根据情况延期承包或相应调整改变;三,回到改革之前的国家从宏观到微观完全掌控,并由国家具体耕作与开发;四,其它方案。
         土地的完全绝对私有,是错误的,将导致生产要素一盘散沙无法整合、或整合成本极高,将无可逆转地导致土地兼并、农民失去保障,酝酿社会危机。
         当下,百姓只是享有承包权而已,要修一条乡村道路都相互掣肘阻力重重;真要实行土地完全绝对的私有,建公路、铁路、国家大型建设、社会化大生产,戏还怎么唱?土地完全私有化,是历史倒退,是反动,是短视,是迎合浅近要求、讨取短暂欢心、对群众长远生计不负责任,是走向悬崖和深渊的开着鲜花的诱惑之路。
         洣崽认为,土地有限授权的几十年承包制是很好的。一可以确保国家对土地的掌控,二可以发挥农民积极性主动性,三可以确保农民不失去土地。好的做法应当保留和肯定。
         农民想进城打工,又恐失去土地没了保障;国家想要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规模化利用、促进土地的流转、确保土地流转的可控;实业界想获得土地从事经营开发——这些应当被综合考虑,设计实现各方面的共赢策略。
         能否这样:国家当庄;凡农民进城务工,可向国家申请,把自己的土地权委托式交还国家,国家贷给一二十万或几十万无息款项,土地由国家收回重新配置;当该农民有朝一日回乡申请土地,则考虑通胀因素由农民保值性支付前述款项,国家在申请人的本村、本乡、本县……范围设法予以周全。如果交还土地领取款项的情况太多、冲击正常秩序,怎么办,就相应调低款项,直至可控。
         这样,则土地处于流水般动态中,进城农民无需担心失去保障。当农村有大量闲置土地,也可鼓励城市资本合理进入、实行集约化规模经营。
         67320180926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2.   “批判文革”  
    3.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4.   “大事不讨论…,势必变修正”  
    5.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6.   “中国公务员考试是世界上最优制度”  
            更多冷帖————
    1.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2.   “批判文革”  
    3.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4.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5.   “大事不讨论…,势必变修正”  
    6.   “如果你在三河,敢劝一把手吗?”  
            其它更多帖————
    1.   如果改革当初能维护和尊重而不是否定和瓦解集体经济……  
    2.   应当紧盯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3.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群众中的迷信盲从自私懦弱落后愚昧现象,两者并存、都是事实  
    4.   毛泽东的一段乞丐式穷游经历,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示?  
    5.   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中国,影响更普遍和深入、气象更宏大和壮观  
    6.   话说台海——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7.   教育部最应该听取群众批评和反躬自问  
    8.   人类不会被自己的尿憋死,社会主义是走出“人工智能淘汰人类”泥潭的光辉大道  
    9.   这样的“评选”,有问题  
    10.   一者增加百姓手里的钱、二者扩大免费制的实施范围  
    11.   中国货币发行规模是合适和正确的,投放的方式和方向需要改进  
    12.   就“短短一周,天津7名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对国家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