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事    天下事    经济


“私有制和私有现象不是一回事”,让搅浑的一池水清澈分明起来

洣崽

  
         “私有制和私有现象不是一回事”,“数学”网友老师说得极好,让搅浑的一池水清澈分明起来。在思想理论上廓清两者,对于我国人民心明眼亮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是必要的。
         私有制和私有现象不是一回事,正如消灭帝制不等于要枪毙溥仪个人、消灭地主阶级不等于全国地主统统枪毙。新中国政府的改造溥仪是做得特别高明、智慧的;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比前苏联做得好。
         “数学”网友“用暴力来维护私有,这叫私有制”之说,很有思想创意和部分道理。但容洣崽稍稍补充——
         比如,在当今中国,某人通过合法程序购买的房子、创办和经营的企业,受到威胁、侵扰、破坏,国家法治机关出动强力、给某人私产以保护,能否据此称当今中国实行“私有制”?显然是不合适的。
         新中国通过暴力机器在宏观战略终极层面无条件占有主权内一切资源(包括人自身),已然就是彻底的公有制,就是对私有制的彻底消灭。
         至于国家在绝对占有、遂行统筹整合统一规划后,又将资源科学有序有限授权地再度配置给千千万万企业和个人以具体占有具体经营,这种具体占有具体经营是私有,但这种程度的私有是国家认可和授权的、是服从于国家宏观公有制的,只是微观具体层面的私有现象,而不构成“私有制”。
         从对立统一的矛盾辩证的观点来看,人类社会中“公有”“私有”两种成分并存,私有制国家有公有成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私有的要素。两要素之中,如果公有占主体主导决定地位、私有服从公有,这种制度则为公有制;反之,为私有制。我国公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微观具体层面的私有现象服从于国家公有宏观格局,因此,我国是明明白白的公有制国家。
         宏观战略终极层面的公有制度和经济微观层面的具体占有具体经营,两者互补,相得益彰,既能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保障社会的总体公平有序,又能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我国已经确立的并且正在蓬勃发展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此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世界先进的所有制模式,事实上,我国已经把思想前辈的社会理想——“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科学合理地实现了。
         67320180130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中国将来分钱发钱,非美国或其它国家地区可比  
    2.   我国教育最严重问题在缺失实践  
    3.   小贼和大盗  
    4.   立此存照,洣崽对国家十五五规划的九个建议(下)  
    5.   立此存照,洣崽对国家十五五规划的九个建议(上)  
    6.   美政府停摆实证美西方金融思想理论制度的谬误与荒诞  
            更多冷帖————
    1.   分钱发钱,我国市场经济运行链条亟待补上的一环  
    2.   和统也行,武统更好  
    3.   土地神破产  
    4.   党的领导,福祉所系  
    5.   厉行分钱发钱,回归毛主席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道路  
    6.   生产队人民公社公有制集体生产得失谈  
            其它更多帖————
    1.   对教育部增强高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通知的述评  
    2.   “扶贫”,不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策略  
    3.   教育部最逗  
    4.   解决人口出生率过低问题的策略  
    5.   话说我国贪腐问题  
    6.   中国就是应该跟美国比发钱  
    7.   当前,国家开支的最重要方向,莫过于向全国纯消费者发放货币福利  
    8.   有些朋友还纠结“土地国有”无法释怀……  
    9.   我国教育之弊,在于方向错误、主次颠倒  
    10.   从以色列的成功反思我国教育  
    11.   员工不是公司的出资人,为什么应当参与分红?  
    12.   继续说工会与社团及中国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