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话说“按需分配”

洣崽

   话说“按需分配”。
         可以把我们整个国家视为中国人民银行经营下的一个大工厂,我国所有企业、单位和个人等价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车间和仓储一角及员工,而人民币就是最高管理当局签发的“提货单”和“调度令”,整个大工厂就以这种“提货单”“调度令”为运作的依据。(这个假设也可以同理放大到世界的层面)
         当生产力高度增长,“大工厂”签发的“提货单”“调度令”(即货币)必然相应增长;我们用货币从社会购买自己的个性化所需、要什么买什么、在货币额度的范围内要多少买多少,就等价于国家向我们实行着有限程度的“按需分配”;当每个人、每个单位持有的货币量超出和远远超出其正常合理需要量的时候,当低碳环保节俭节能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自觉节制自觉进行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的社会已然进入了“按需分配”“各取所需”的崭新时代。
         货币,正是引导我们从当前现实到达那样美好社会的金桥。
         打造强大高效、灵活务实、科学合理的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规则增加人民的货币收入;建设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人民把零碎分散的各自天赋所有的一份资源让渡给国家以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尽支持和拥护社会主义之责,同样人民也理应分享一份发展成果,国家向人民实行货币福利,国家以货币方式回馈人民、兑现社会主义的崇高诺言。具体的第一步,在当前生产力、物价水平和国家收入下,向全国的小孩学生老人和病残失能等纯消费者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货币福利,今后循序渐进继续相应增长(其可能性、必要性、合理性、正当性和伟大意义在过去帖子中反复论述,此处不赘述)。——这样,我国人民享有来自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方面的货币收入。随着生产力的增长、国家的继续整合、社会的日益进步,国家更多地新增货币并且以货币福利方式投向百姓;这样,我国人民每个人持有的货币量不断增长,“按需分配”“各取所需”的程度水平和范围更趋提高与扩大……
         于是,人类长期以来的美好理想,从遥不可及的高天,悄然平滑地降临人间。
         6732017072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2.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3.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4.   “批判文革”  
    5.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6.   “大事不讨论…,势必变修正”  
            更多冷帖————
    1.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2.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3.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4.   “批判文革”  
    5.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6.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其它更多帖————
    1.   让“贸易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2.   中美摩擦实质粗探  
    3.   胡鞍钢的“中国综合国力超过美国”没什么错  
    4.   “全国25个省财政巨额亏空”是瞎操心的伪命题  
    5.   以“游学、自我研修和学徒式职业技能学习”为核心,创设实践教育机制,纳入国民学制教育中  
    6.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绝对排斥和冲突,而是优势互补;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新的条件下合理地发挥更大作用  
    7.   央妈放水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投错方向  
    8.   珍惜历史遗产、把握时代机遇,台湾政党的发展前途在大陆  
    9.   为什么对遮挡车牌处理那么重?防微杜渐是各种纠错方式中成本最低的  
    10.   对“新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改革——  
    11.   说一说货币发行问题  
    12.   “贸易战”,还真不算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