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市场经济盲区和社会病像

洣崽

  
         社会有许多怪异行为:医院倾向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小病大治,汽车或摩托修理工路上撒钉子扎轮胎,政府项目常常建了拆、拆了建,灯管灯泡各种家电不能寿命太长而要适时坏掉,杀毒软件企业制造病毒,玻璃店老板盼望打台风,医药资本恨不得(或者实际已经付诸行动)制造病毒……
         简单按市场经济规则和逻辑来看,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如有魔法、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但又有缺陷、盲区甚至隐含伤害社会的巨大危险。因此,片面的市场经济不能支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人类不能把命运都押在市场经济一条腿上。
         什么能补市场经济的短板、救市场经济的缺陷、规避市场经济凶险?道德和法律有一定作用,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行为会遭受道德和良心谴责、会受到法律惩处,这是对的,但道德法律总还显单薄、被动,还不够给力、到位、积极和恰如其分……
         当此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过剩、就业岗位趋少之际,你号称社会主义却实行放贷式货币发行金融路线而不分钱发钱,百姓就业无着、生意难做、无以为生,无奈之际,能不铤而走险、出此下策?因此,打破这一社会丑恶怪圈,关键在于忠实践行社会主义——国家分钱发钱!
         物质极大丰富、生产已然过剩,国家合理分钱发钱,各行各业人们安逸也能领钱;医院、汽车维修摩托维修、政府、灯管灯泡家电工厂、玻璃店老板、医药资本集团……还用得着打歪主意、伤天害理?
         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五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包括“实行市场经济”、又包括“实行社会主义”,这是我国首创、领先世界的先进而完备的科学思想。当前我国政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片面强调市场经济、在践行社会主义方面还偏弱和不落实,所以社会怪相丛生。当国家忠实践行社会主义、坦诚实行分钱发钱,加以道德和法治约束,那些社会病像也就烟消云散。
         67320250926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光荣属于中国,世界前途和希望在中国  
    2.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谬读宪法  
    3.   分钱发钱、放假休闲,都是无量功德  
    4.   与其说中美“夫妻”不如说“爷孙”关系  
    5.   我国教育上不接天下不接地、两头踏空  
    6.   国家和国民,套路和把戏  
            更多冷帖————
    1.   光荣属于中国,世界前途和希望在中国  
    2.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谬读宪法  
    3.   分钱发钱、放假休闲,都是无量功德  
    4.   与其说中美“夫妻”不如说“爷孙”关系  
    5.   国家和国民,套路和把戏  
    6.   对一个力挺应试教育的视频的赏析  
            其它更多帖————
    1.   货币福利思想是社会经济思想的新突破  
    2.   当前我国教育,最需要把高烧退下来  
    3.   高度膨胀如火如荼炽热高烧,不是成功;学校教育要自觉收敛恪守本份,不要试图取代和包办其它教育  
    4.   高度膨胀如火如荼炽热高烧,不是成功;学校教育要自觉收敛恪守本份,不要试图取代和包办其它教育  
    5.   基础教育不基础,是我国教育的大问题  
    6.   答“刺嫩芽”网友“(党)在企业就没领导一切,而是靠边站成了摆设和资本家的雇佣”  
    7.   “党是领导一切的” ,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为之点赞  
    8.   实行货币福利制度,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9.   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   为“11.12”沅江悲剧愤怒声讨罪恶的高考制度!!!  
    11.   停留于对家长对家庭对学校的批评指责既是不够更是不公平的  
    12.   “11.12”沅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