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粪土清北

洣崽

  
         咱个人观点,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比如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打工潮”,是中国和世界规模最大和效果最好的大学;而围墙围起来的、教授上课的、颁发文凭的大学,咱认为只是社会和人生路上的凉亭驿站、充电站和加油站。
         中国和世界最卓越的大学,那便是共产党毛主席率领的红军长征队伍;任正非治下的华为集团,也能算一所优秀大学。
         粪土清北。
         为什么粪土清北?作为国家顶级学府,以掐尖招生方式谋取不公平不正当竞争地位;虽则高考及其招生制度由国家而并非由清北所决定,而掐尖选拔所衍生的我国高考升学恶性过度竞争、基础教育生态遭破坏、青少年身心受损害,清北对此脱不了干系。清北所招学生分数拔尖而实际如同经过高温烘烤已经受伤的苗木、活力下降缺乏后劲了;清北实际上是掐尖招生的受害者,但还以为自己占尽便宜。清北迄今还没有改正错误、主动放弃掐尖特权的觉悟。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过去近五十年,清北尽揽全国顶尖生源,而所取得的全国顶尖、世界一流的成就在哪里?清北所取得成就与其全国掐尖招生的垄断特权及全国为之付出的代价是不相称的。清北掐尖缺少实践支持的宝贵一票。
         咱建议淡化钝化顶部学生的高考高度区分和过度竞争,具体地,实行“优秀入围加电脑随机录取”。比如,定义排名前2%的为优秀,优秀入围和填报志愿以后,假如报读某名校某专业的学生数超过招生数,则实行随机录取。这样一来,清北只是不再掐尖而已,所招的学生依然是名列前茅的。
         热心萌友“小宁”:“你真不懂。教育经费十块钱的话,至少一块钱在清华北大;有的学校拿到一分钱都是奢侈,培养一个清华北大,国家要花多少钱?”
         答,​小宁这憨娃,把开支花钱当本事、当成评判好大学的标准;却不懂毛周朱邓、鲁迅、雷锋、王进喜、袁隆平、任正非、马云……没有一个是靠烧钱烧出来的。国家对清北投入大,只说明清北是烧钱的主,并不证明其卓越。烧油少、跑得快、跑得远的是好车,不是烧油多的一定是好车;过去的拖拉机、突突突冒着浓烟、烧油挺多、吭哧吭哧往前开,倒是好的了?败家子很能花钱,倒要提倡了?
         67320250709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分钱发钱、放假休闲,都是无量功德  
    2.   与其说中美“夫妻”不如说“爷孙”关系  
    3.   我国教育上不接天下不接地、两头踏空  
    4.   国家和国民,套路和把戏  
    5.   对一个力挺应试教育的视频的赏析  
    6.   市场经济盲区和社会病像  
            更多冷帖————
    1.   分钱发钱、放假休闲,都是无量功德  
    2.   与其说中美“夫妻”不如说“爷孙”关系  
    3.   我国教育上不接天下不接地、两头踏空  
    4.   国家和国民,套路和把戏  
    5.   对一个力挺应试教育的视频的赏析  
    6.   芝麻与西瓜、枝叶与群山,人满为患与就业  
            其它更多帖————
    1.   话说“党领导一切”和“加强党的领导”  
    2.   做加法和做减法  
    3.   猜想——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不应鼓励、追逐和苛求高分  
    4.   团队运作和项目实施  
    5.   我国教育要找回自己的根和魂  
    6.   从“幸福国家”丹麦说起,放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7.   回望几十年,实践证明,还是毛主席站高看远  
    8.   国家货币发行,应当预计生产力增长、把握提前量  
    9.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  
    10.   有朝一日我国教育占据世界高地也是不奇怪的  
    11.   对“哈罗礼德学校”花落海口的述评  
    12.   基础教育简易化,于是教育之路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