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停止污名化抹黑文革,团结一致向前看

洣崽

  
         文革不是没有错误,文革中不是没有悲剧,关于文革,不是没有教训应当总结;但文革的错误和悲剧被夸张、放大、渲染,文革的真实状况被歪曲、抹黑,文革的必要性与意义被选择性无视,文革被污名化而不是被实事求是地认识;把文革十年中执行层面当时某些领导人如康生江青的个人劣迹与错误、甚至把社会层面群众中的缺点与劣行不恰当地夸张为文革政治层面的根本性错误。
         即使改革开放是好的、伟大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国人民所认同;但,如果以对待文革那种不客观、不尊重历史、以偏概全、主观主义的作风看待改革开放,选择性地把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发生的挫折、错误、悲剧、丑恶、贪腐、压迫、剥削、暴力、霸凌、不幸,如黑砖窑、铁链女、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行凶报复火烧公交、入校行凶报复社会、跳楼民工、跳楼学生、出生人口断崖下跌……收集并文学渲染、长期潜移默化,改革开放这样一个还算美好开明的时代,也会被抹得一无是处。
         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人口1965年7.25亿,1976年9.37亿。短短10年增长了2亿,如果不是处在基本稳定和总体良好的时代,是不可能的。
         经文革淬火的毛周朱那一代老革命群体,劳苦功高而少有腐败变质堕落者;相比当下,党政领导塌方式窝案式案件比比皆是、腐败成风、致身家性命之患,能说这里面没有与文革和与否定文革的内在联系?历史证明,发动群众开展批评斗争,是帮助和挽救干部;无原则无底线、放弃批评斗争,才真正是害了干部。
         对文革的认识,会有一天要重新书写。在此之前,我们要自觉走出长期以来市侩政治功利性片面宣传给我们营造的偏见、成见和认识误区。停止抹黑和污名化,团结一致向前看。
         67320250626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美政府停摆实证美西方金融思想理论制度的谬误与荒诞  
    2.   生产队有个榨油铺  
    3.   在统一之前来一波经济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增长  
    4.   学习毛泽东  
    5.   湖北天门补贴生育比国家做得好,盛赞!  
    6.   “吹牛式爱国,是一种毒药”  
            更多冷帖————
    1.   美政府停摆实证美西方金融思想理论制度的谬误与荒诞  
    2.   生产队有个榨油铺  
    3.   在统一之前来一波经济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增长  
    4.   学习毛泽东  
    5.   湖北天门补贴生育比国家做得好,盛赞!  
    6.   贻误军机  
            其它更多帖————
    1.   灵活务实多维辩证而不是僵硬教条片面机械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  
    2.   前苏联盛极而衰土崩瓦解的教训和今日美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症结……  
    3.   健全的民主政治生活是国家和社会运作之本;从国家到单位、从顶层到基层创建普遍常态且名副其实民主政治生活  
    4.   美国为什么没有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  
    5.   不能把楼盖歪了  
    6.   民主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无价之宝,应当严正贯彻实行于从高层到基层每一个单位  
    7.   没有人喜欢打针吃药动手术,没有人喜欢被批评、监督和制约——话说“民主政治生活”  
    8.   发扬党“民主政治生活”优良传统;我们需要怎样的“民主政治生活”?  
    9.   一位网名“残原”的网友对“发钱”问题的评述,说得不错——  
    10.   从“全民发钱”到“货币福利”,且看“发钱思想”的渊源及其潮流的日渐洪大  
    11.   将来的社会,应该是企业找人,而不是人找工作  
    12.   即使有人选择慵懒人生、拒绝工作,国家也应保证其基本消费,才合乎人情天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