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建议把高考“位置分”作为每位国民的基本信息存档,留以备用

洣崽

  
         高考是国家投入巨大财力物力和社会资源政治资源、对国民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普遍测量和大摸底,高考结果为社会普遍认可;任何测量都客观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并且所测量事物处在不断变化中,而高考甄别结果的客观性和大体准确为长期的实践所证实,这是难能可贵的。
         高考数据来之不易、客观真实又基本准确,只用于高校招生太可惜;高考数据应当作为每个国民的基本信息存档,以备未来开展教育学人才学等科学研究,以及国家、社会和企业招录任用人才的时候作为参考依据。
         存档的高考数据不宜复杂和琐碎,应当简明和便于比较。高考原始总分不是适合比较的理想数据,因为不同省份不同年份考卷难易不一,彼此间难以比较。换算成标准分(或称“位置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位置分设置。位置分取决于该考生总分在其省份全体考生总人数中的排名,排名越前,位置分越高。姑且统一设置位置最高分为5000,最低位置分为1500;假定某省考生总人数为M,某考生排名为n。为避免繁琐化、为避免掐尖式过度区分、为尊重成绩低者,位置分都取整(不留小数点),把高考总分排名前2%考生的位置分都封顶设置为5000,高考总分排名72%(含)之后考生的位置分统一保底设置为1500。如此,则排名在2%之后、在72%前的考生,其高考位置分为:
         5000-(n-0.02M)×(4900/0.98M)。
         用这样的位置分,不同省份、不同年份之间的高考成绩就可以进行大体比较客观的比较;将这样规则一致的位置分存档。
         比如招录公务员,于高考之外又新设公考,相当于对高考的架空、对高考权威的冲击、对高考价值和意义的稀释、又是对高考测量成果的浪费,反复考试无谓造成社会新的内卷。国家未来招录公务员,留出小部分名额由组织直接考察录取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外,公务员绝大部分录取可以采用高考数据,比如以高考位置分4100为面试入围线(即排位于前20%),即可保证所招人员有较高质量,又免于反复考试折腾;留出小比例由组织直接考察和录取,为高考成绩虽不理想而实际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突出者留渠道,避免“一考定终身”之弊。高考位置分在公务员招录及企业员工录用时是很有价值的。至于录用以后的继续升职和提拔任用,则距离高考测量已经太远,用人单位自会遵循“实践检验”原则,主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方式在实践中甄别、遴选人才,从而打消所谓“一考定终身”,因为入职以后的同单位员工,谁升职被委以重任,不再看高考,而是看工作业绩实践能力。通过高考初筛和实践检验这样两道关口,把杰出卓越人才准确遴选到高端重要位置,促进人事的新陈代谢和优化,保证事业的繁荣和进步。
         将高考位置分数据存档,还有利于后续社会跟踪调查和教育学、人才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上述对“位置分”的表述,只是举例式的初步设想,具体实行时可以从实际出发、做得更精准更合理。
         67320250608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571.   在世界语言走向大同的事业中,是汉语而不是英语,能担当起历史的责任  
    572.   教育部最逗  
    573.   英语高烧及其苛刻高考,对我国教育形成了严重的贻误和伤害  
    574.   房子盖好了,也还要清理打扫、整治维护  
    575.   我国对英语的强调是过头了的  
    576.   培训、考核、评估……少来这套形式主义扰民之举  

            更多新帖————
    1.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2.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3.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4.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5.   “每月补农民和农民工1000元”  
    6.   “钱哪去了?钱哪去了?钱哪去了?”  
            更多冷帖————
    1.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2.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3.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4.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5.   “每月补农民和农民工1000元”  
    6.   “钱哪去了?钱哪去了?钱哪去了?”  
            其它更多帖————
    1.   大锅中锅小锅、锅碗瓢盆结合,推动实现中国和世界范围的大锅饭  
    2.   避开私有化险滩,中国社会主义航船驶向海阔天高  
    3.   维护和尊重合理程度的财产私有及自主经营,反对不可逆永久瓜分国家资源的私有化图谋  
    4.   否定国家所有和政府调控的私有化倾向必须批判  
    5.   私企和个体经济,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对《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应当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解和践行  
    7.   私有公有各自的潜在问题和危险倾向及其规避  
    8.   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待见马云?  
    9.   论节制资本  
    10.   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是时代的羞耻,是对宗旨、精神和道义的违背  
    11.   过度富有不是好事,是罪过  
    12.   辩证看“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