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主张从银行贷款“借而不还”

洣崽

  
         据悉,“贷款市场迎来重磅新政:消费贷【提额延期】,最高50万,最长7年,利率甚至杀到了罕见的2.49%”,“银行开闸定向大放水,一大批人,准备疯狂贷款了!”
         这情势相当于,“大爷,行行好,让我给你放点款子吧~”。
         当下从银行贷款是好的;不止于贷款,最彻底的做法是暗自下决心借而不还,因为央行新增货币相当于从每个国民割韭菜,借而不还,相当于拿回自己本份。
         既拿回自己的本份,又促进消费、有利于国家经济成长、还舒解银行滞胀,利国利己,何乐而不为。觉悟、进步、热爱国家的人们应当如是。
         当下,攒钱不花和不愿借贷消费,是落后的;借而消费而后还贷,是保守的;借而消费而下决心不还,是积极的。这是对国家错误金融政策的特殊矫正和正义斗争。
         当然啦,像许家印那样的超出自己本份的恶意借贷,不在此列。借而不还,应当在自己应该享有的份内范围。国家一年新增货币二三十万亿,平均从每个国民割韭菜约两万元,稍留余地,每位国民借而不还的合理额度约每年1万,即,如果以三口之家、十年计,有三十万“借而不还”的额度。
         总不能让商业银行当冤大头吧?,“借而不还”最后怎么收场?答,由央行兜底、勾销清零。
         当有朝一日国家更正了错误的榨取式金融政策、而主动实行进步的分钱发钱货币发行金融政策,则上述“借而不还”的策略完成使命而宣告终止。
         67320250406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东方红太阳升,风景这边独好  
    2.   不婚思想,糊涂!  
    3.   建设民主,实行群众批评和党政监督火力交叉,构建国家和社会的免疫系统  
    4.   广义抗日战争还没有终结、还不能终结  
    5.   话说“讲政治”  
    6.   稀松平常宁静淡定办教育  
            更多冷帖————
    1.   东方红太阳升,风景这边独好  
    2.   不婚思想,糊涂!  
    3.   建设民主,实行群众批评和党政监督火力交叉,构建国家和社会的免疫系统  
    4.   广义抗日战争还没有终结、还不能终结  
    5.   话说“讲政治”  
    6.   稀松平常宁静淡定办教育  
            其它更多帖————
    1.   就教育问题向全国两会的建议与提案(八):构建学徒型实践教育模式,开辟我国职业技能教育新道路  
    2.   就教育问题向全国两会的建议与提案(七):实行“高考题目题库化,高考题库公开化;透明化简易化分散化、大题量广覆盖长考时高分值、时间前置抑制重考”高考策略的建议  
    3.   就教育问题向全国两会的建议与提案(六):建议国家钝化高考选拔,实行有限选拔加电脑随机录取  
    4.   就教育问题向全国两会的建议与提案(五):建议国家创设员工轮休及继续教育制度  
    5.   就教育问题向全国两会的建议与提案(四):改革教育投入体制,将国家教育生均经费直接打入每个学生的教育专用账号,当学生到国家认可的学校报名就读时冲抵学费  
    6.   就教育问题向全国两会的建议与提案(三):把英语教育区分为大众常识型和专业型;大众常识型英语高考应当缩年限、减分值、降要求  
    7.   就教育问题向全国两会的建议与提案(二):建议实行小学入学无门槛和中学招生低门槛  
    8.   就教育问题向全国两会的建议与提案(一):优化学制,实行中小学半天上课半天实践活动的学制  
    9.   公有制问题上的“左”倾幼稚病和伪公有制者  
    10.   论坛的删帖和放帖,不是一件小事  
    11.   对教育领域严重惰性、自私及对学生发展不负责任的批判  
    12.   说一说“公”与 “私”及“公有制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