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对央行经济刺激政策的述评

洣崽

  
         一
         消息称,“(国家拟)发行长期国债,每个月按照1000亿到5000亿不等,最多一年6万亿国债上限。”啥意思?也就是,我央行有钱,你中央政府需要钱,可以啊,但是你中央政府得向我打借据,一年最多借给你中央政府6万亿,你中央政府对我央行的负债总额也就相应增加6万亿。
         这逻辑就奇怪了,你央行何德何能,让政府对你负债、你凌驾于政府之上?央行之于国家,其角色不就相当于过去财主家请的账房嘛,财主从账房拿钱,还得打欠条?难道事后还要财主把这钱归还给你账房?荒谬得很;打个领条、打个收据还差不多,而不应该是欠条、是负债。
         比如打仗,部队从后勤供应处领取武器弹药、粮食补给,要打借条、还必须归还?我国货币发行金融政策的机械、僵硬、荒诞,与此相同。
         国家央行一年新增货币二三十万亿,这笔金融收入,应当合理有序发放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央行应该发钱而不是放贷!不把这个道理捋清楚,我国经济和金融永远是一池浑水、一堆烂账。
         二
         要回到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路线上来,才能避免讨论空对空、走向歧途。
         如果在当前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生产和消费平顺对接良性循环,则目前所奉行的经济理论金融理论指导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
         问题是,当下的社会是那样的吗?与之相反,现实却是:一方面是生产过剩、市场不景气,另一方面是社会购买力不足、无力消费、百姓想改善生活而不得,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普遍债台高筑、负担沉重、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社会普遍焦虑、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央行自己则债权堆积如山、严重滞胀。这些现象是正常的吗?从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出发,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对于当下所奉行的经济思想及金融理论的质疑、批评、批判及改造吗?
         不要把经济思想金融理论神秘化。越广大深远和普遍的道理越朴素、越大众化。像“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实践检验真理”、矛盾对立统一辩证法,就不是哲学家们的专享,而为我国群众所熟知。经济思想金融理论,有必要故意整那么多晦涩模糊的名词,弄得云山雾罩、神神秘秘、把水搅浑、把群众忽悠得晕头转向一头雾水、把群众吓阻于知情之外?神秘造作之处,必有幺蛾子。这么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道理,真以为群众琢磨不透、而可以任由“专家”“权威”“大师”们装腔作势信口开河蒙蔽糊弄?对经济金融领域那些“专家”“权威”“大师”,我们可以放下起码和必要的质疑、警惕、批评和批判,而幼稚天真地采取迷信轻信态度?
         三
         国家经济、金融问题的堵点,不在其它,而在于央行每年新增天量货币收割社会以后当发钱而不发钱。
         当国家央行坦诚向百姓发钱、向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合理分发金融收益,则整个社会购买力强劲,消费旺盛,带动生产,形成消费和生产平顺对接良性循环的环路,进而促进社会更公正、和谐、宽裕、闲适、礼让、生活高质量,全社会思想文化道德行为素养趋向高水平高境界;
         而今国家(央行)当发钱不发钱,则货币发行渠道不通,国家只能依赖放贷方式把货币投向社会,因而形成对于房地产等行业资本大佬贷款的依赖。借力于资本大佬的向银行贷款,固然暂时缓解货币发行渠道的堵塞,却积累起国家巨大的金融风险。许家印恒大造成两万亿损失,就是例子。
         国家新增货币怎么投放,是发钱还是放贷?这是我国当下不可回避的金融路线之争。
         四
         据消息,国家拟大手笔“十万亿刺激经济”。坦率说,这种“大手笔”解决不了问题。十万亿以借贷、以补贴的方式投向房地产、投向股市、补贴消费,更多地是使资产者受益,底层匮乏群众基本无缘。这种刺激,能起一时的有限作用,但无非推延时日、积累矛盾今后到更严重更危险的程度。
         当局和许多地方政府所热衷的“消费补贴”,其结果是消费多的得补贴多。谁消费多?当然是有钱阶层;底层阶级购买力低,想要消费但有心而无力,自然消费少、受补贴少。消费补贴,好像雨下在江河湖塘之类的水乡,真正的干旱地区反而下不了几滴雨。平台和商家再使出众所周知的各种技巧和手腕,中途截留。消费补贴实际上很难到达底层真正需要补贴的人们手上,只是再次有利于有钱阶级,并给沿途各部门各机构及平台和商家提供揩油便利。消费补贴是显失公平的把戏。不向百姓实行货币福利,而热衷“补贴消费”,政策制定者的屁股坐在哪一边,是显而易见的。
         央行新增货币而不发钱,就是榨取,就是掠夺,就是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国际歌》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国际歌所言不虚、切中时病啊。
         五
         央行降息、降准、股市托底、房地产接盘、“十万亿刺激”……啥的,费尽心机,花样迭出,但就是不愿坦诚向百姓向政府发钱和分钱。当发钱不发钱,玩花活、投机、耍痞、搞“刺激”,归根到底不解决问题。
         央行,人说你是一头只进不出的敛财兽——貔貅,我看,你还像一头光屁股猪,横着膀子在街市招摇,且看你怎么使尽解数、出尽洋相来逃避发钱的责任。
         67320240926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2.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3.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4.   “批判文革”  
    5.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6.   “大事不讨论…,势必变修正”  
            更多冷帖————
    1.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2.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3.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4.   “批判文革”  
    5.   “中国负债几百万亿”是子虚乌有庸人自扰伪命题  
    6.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其它更多帖————
    1.   “十年来一次”运动不行,“一年来两次”怎么样?  
    2.   笼统批评中国“缺乏创新”是不够的;中国创新不足原因分析  
    3.   对教育部“劳动成必修课,6个学分”的述评  
    4.   话说海南“自贸港”——给海南这个政策那个政策,不如在海南率先实行货币福利  
    5.   海南不但可以是自贸港;更应以教育见长、成为让人仰慕向往的织梦岛  
    6.   为什么历史的天平即将向中国倾斜?  
    7.   我国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教育的最大失误在陷入考试泥潭  
    8.   热衷索赔,是狭隘、短浅、自私、错误、不合时宜的  
    9.   全球灾难、世界共担,在人类前途命运大考中明智选取最优项  
    10.   中国,当心……  
    11.   用断指“V”形图指代这次抗疫是特别不合适的  
    12.   “课题申报”“审批”是粗糙、落后的科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