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实行“考试入围加随机录取”,适度择优又遏止掐尖

洣崽

  
         什么是掐尖招生?什么是适当择优?两者如何区分?
         开车有正常行驶和超速,交警部门能够成功区别和恰当对待超速驾驶与正常行驶,教育领域没有理由处置不好类似的情形。教育​应当学习借鉴交通管理的智慧,既坚持鼓励进步、鼓励优秀的正面导向,又避免升学恶性竞争的后果。
         这里提一个“考试入围(小升初良好入围、中招优良入围、高招优秀入围)加电脑随机录取”的办法。
         以海南中考招生为例。全省初中毕业生以12万计,定义中考成绩前20%为优良,则全省优良人数为2.4万,设置入围考生总分成绩统一为满分;只要中考成绩排名进入前2.4万名,即可报读省内任何一所高中,比如“海侨一”啥的。这些“高中名校”当然接纳不了这么多入围考生,那么,怎么办?——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比如,2.4万名入围考生,假设其中有1.5万名报读海中,而海中只能提供1200个学位,则由省教育厅负责主管和主持电脑随机录取,在入围且报读海中的这1.5万名考生中随机录取1200人。以此区别于完全按成绩从高到低的掐尖式录取,以此淡化钝化中招升学恶性竞争。
         完全按成绩从高到低的所谓“择优录取”,本质上就是掐尖;成绩入围加随机录取,钝化淡化升学恶性竞争,是走向适度择优的康庄道路。
         如果初中某学生成绩优秀、足够入围,他就不必那么卷、那么累、那么苦逼地继续无谓地提高成绩,因为入围就行,入围以后成绩再高对升学也没有用;那么就有利于他舒缓身心,腾挪时间精力培养一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习生活劳动技能啥的,于是更健康、更有利于全面发展。
         前面所说“20%”只是举例。想要促进竞争,可以调往尖锐方向,想要舒缓竞争,可以往粗钝方向微调,直至一个比较恰当的程度。
         这样,海侨一以其较高的办学质量得到较好生源,又不至于过分掐尖对全省优质生源吃干榨尽而造成不公平竞争和破坏全省基础教育生态;优秀学生有望进入名校高中而鼓励了努力向上的进步方向,又不至于过分内卷损害身心。升学考试无需过去那样高区分度,因而考试出题不必再像过去那样繁难怪异刁钻而得以回归基础、回归简易;考试出题趋于基础和简易,而把师生从繁难应试的煎熬、折磨、痛苦中解放出来……
         对未能入围的普通学生,国家保底地为其提供就近入学学位,尊重和保障其受教育的基本权益。
         中考招生设置20%左右的优良入围门槛,小升初应当更为宽缓、可设置为30%左右,全国性高校招生,以考生年龄增长,能承受更高程度的竞争,可设置5%左右优秀入围门槛。小升初、中招、高招竞争性依次递增,合乎自然的秩序。
         实行“(良好、优良、优秀)入围加电脑随机录取”,可能小扳手解决大问题,走一子而全局活,开辟海南教育和我国教育的新局面。
         67320240508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2.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3.   “美国三十多万亿美债”问题  
    4.   “批判文革”  
    5.   烧灯芯还是烧灯油  
    6.   “大事不讨论…,势必变修正”  
            更多冷帖————
    837.   “躺着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没钱花”,是社会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  
    838.   中国援外是正确的,分寸尺度把握也合适  
    839.   就业压力不能成为教育问题的借口和托词  
    840.   创设公民教育权利的“保底”制度  
    841.   赞扬“12岁考上浙大”湛江女生陈舒音的优秀;建议其先休养生息、休学两三年再说  
    842.   对 “联想”的联想  
            其它更多帖————
    1.   个体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2.   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基本原则  
    3.   论社会主义核心制度  
    4.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性优越性、科学整合资本主义合理因素,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5.   话说“私企”“国企”(三)  
    6.   话说“私企”“国企”(二)  
    7.   话说“私企”“国企”(一)  
    8.   国企改革,应当怎样?不能怎样?  
    9.   《人民的名义》剧中陈岩石主导的大风厂“国企股份制改革”,教训何在?  
    10.   东家、猎手和猎枪的故事  
    11.   实行“员工分红制度”,国企改革成功的钥匙  
    12.   国企改革,是要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而不是“员工持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