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实行“考试入围加随机录取”,适度择优又遏止掐尖

洣崽

  
         什么是掐尖招生?什么是适当择优?两者如何区分?
         开车有正常行驶和超速,交警部门能够成功区别和恰当对待超速驾驶与正常行驶,教育领域没有理由处置不好类似的情形。教育​应当学习借鉴交通管理的智慧,既坚持鼓励进步、鼓励优秀的正面导向,又避免升学恶性竞争的后果。
         这里提一个“考试入围(小升初良好入围、中招优良入围、高招优秀入围)加电脑随机录取”的办法。
         以海南中考招生为例。全省初中毕业生以12万计,定义中考成绩前20%为优良,则全省优良人数为2.4万,设置入围考生总分成绩统一为满分;只要中考成绩排名进入前2.4万名,即可报读省内任何一所高中,比如“海侨一”啥的。这些“高中名校”当然接纳不了这么多入围考生,那么,怎么办?——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比如,2.4万名入围考生,假设其中有1.5万名报读海中,而海中只能提供1200个学位,则由省教育厅负责主管和主持电脑随机录取,在入围且报读海中的这1.5万名考生中随机录取1200人。以此区别于完全按成绩从高到低的掐尖式录取,以此淡化钝化中招升学恶性竞争。
         完全按成绩从高到低的所谓“择优录取”,本质上就是掐尖;成绩入围加随机录取,钝化淡化升学恶性竞争,是走向适度择优的康庄道路。
         如果初中某学生成绩优秀、足够入围,他就不必那么卷、那么累、那么苦逼地继续无谓地提高成绩,因为入围就行,入围以后成绩再高对升学也没有用;那么就有利于他舒缓身心,腾挪时间精力培养一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习生活劳动技能啥的,于是更健康、更有利于全面发展。
         前面所说“20%”只是举例。想要促进竞争,可以调往尖锐方向,想要舒缓竞争,可以往粗钝方向微调,直至一个比较恰当的程度。
         这样,海侨一以其较高的办学质量得到较好生源,又不至于过分掐尖对全省优质生源吃干榨尽而造成不公平竞争和破坏全省基础教育生态;优秀学生有望进入名校高中而鼓励了努力向上的进步方向,又不至于过分内卷损害身心。升学考试无需过去那样高区分度,因而考试出题不必再像过去那样繁难怪异刁钻而得以回归基础、回归简易;考试出题趋于基础和简易,而把师生从繁难应试的煎熬、折磨、痛苦中解放出来……
         对未能入围的普通学生,国家保底地为其提供就近入学学位,尊重和保障其受教育的基本权益。
         中考招生设置20%左右的优良入围门槛,小升初应当更为宽缓、可设置为30%左右,全国性高校招生,以考生年龄增长,能承受更高程度的竞争,可设置5%左右优秀入围门槛。小升初、中招、高招竞争性依次递增,合乎自然的秩序。
         实行“(良好、优良、优秀)入围加电脑随机录取”,可能小扳手解决大问题,走一子而全局活,开辟海南教育和我国教育的新局面。
         67320240508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438.   提出一种不同于 “六选三” 的高考方案  
    439.   高考和考研考公如火如荼,没有超出封建帝王科举套路  
    440.   地方债务应当清零  
    441.   温和通胀是经济增长迂回而上的科学道路  
    442.   中国经济,应当对央行“打土豪”  
    443.   高度赞同国家温和通胀的经济策略;真正的货币发行应当如阳光播撒大地  

            更多新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4.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5.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更多冷帖————
    1.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2.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3.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4.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5.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6.   令人唏嘘发人深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下岗倒闭潮  
            其它更多帖————
    1.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性优越性、科学整合资本主义合理因素,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   话说“私企”“国企”(三)  
    3.   话说“私企”“国企”(二)  
    4.   话说“私企”“国企”(一)  
    5.   国企改革,应当怎样?不能怎样?  
    6.   《人民的名义》剧中陈岩石主导的大风厂“国企股份制改革”,教训何在?  
    7.   东家、猎手和猎枪的故事  
    8.   实行“员工分红制度”,国企改革成功的钥匙  
    9.   国企改革,是要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而不是“员工持股”(二)  
    10.   国企改革,是要实行“员工分红制度”,而不是“员工持股”(一)  
    11.   停留和片面强调“按劳分配”,是思想的停滞,客观上是为资产者说话  
    12.   豆子怎么分?——对分配制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