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当情人节遇上迎财神

洣崽

  
         今天甲辰年正月初五、2024年2月14日,正月初五迎财神和2月14“爱一生一世”情人节撞车。
         群里朋友调侃:“一刷朋友圈全是迎财神,没一个过情人节的,大家还是蛮务实的……”,“当情人节遇上迎财神的好日子,一下子就看出了爱情与金钱,孰轻孰重……”
         我说,不矛盾。白天接待好了财神爷,晚上才好与情人欢度良宵……
         朋友笑言,“时间管理大师”。
         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同样道理。当年撒切尔夫人、还有国际国内许多人,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兼容,因为市场经济要求独立自主、自我负责的市场主体,而社会主义却要求由国家统一占有资源、统筹协调、共同分配和全国一盘棋。
         哪曾想中国神一般地开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道路、让“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但不冲撞反而盲区互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因为,社会主义强调的国家统一占有一切资源、统筹规划和共同分配等,只是体现在宏观层面;而在微观具体、细节操作层面还是能够和应该发挥市场经济的蓬勃活力,就好比幼儿园实行一切玩具和设施属于幼儿园、而不妨碍幼儿园孩子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各自于不同时段流水般动态地得到和拥有各种玩具尽情玩耍一样;又如同飞机飞行于天空、火车汽车奔驰于地面,飞机与火车汽车丝毫不冲突一样。一切资源在宏观终极层面绝对属于国家,而国家在宏观规划和资源整合之后,又明智地公平合理地将局部资源的开发权益边界清晰、期限适宜、权责相当、规则明确地配置给个体,让个体在合规合法且承担相应责任义务的前提下自主开发和经营,以保障和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这样,通过在宏观微观、时空立体、多维层面闪转腾挪,完美解决了貌似不可能的难题——也就像今天迎财神和情人节可以不冲突一样。
         67320240214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智囊团”不及民主决策  
    2.   国家要积极花钱、善于花钱  
    3.   从“水硕”说起,掰扯我国高等教育  
    4.   批评斗争,群众的武器、人民的法宝  
    5.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6.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更多冷帖————
    1.   “智囊团”不及民主决策  
    2.   国家要积极花钱、善于花钱  
    3.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4.   从“水硕”说起,掰扯我国高等教育  
    5.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6.   批评斗争,群众的武器、人民的法宝  
            其它更多帖————
    1.   “小学放学早,如何安顿孩子”的问题  
    2.   简论生产的社会性和个体性  
    3.   《实践论》《矛盾论》像北极星一样指引我国改革发展前进的道路  
    4.   管理低重心、基层自治是有效管理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智慧  
    5.   郑重建议国家对北大清华等实行“有限选拔加电脑随机录取”的招生方式  
    6.   简单生硬照搬大学做法,“新高考改革”所谓“选课制”“走班制”是错误的  
    7.   私塾…等多种教育形式与官方教育相结合、取长补短,恰能唱一出中国教育的好戏来  
    8.   我国教育要回归马克思主义思想、要遵循群众路线  
    9.   对“四大民小”掐尖招生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最应该检讨和批判的是上海教育部门的失职和不作为  
    10.   招生中的名校掐尖做法,是严重的错误,是政府工作的失策  
    11.   解开功利捆绑;像尽享阳光和呼吸空气那样,构建我国务实方便、大众化、终身化的教育福利  
    12.   在教育和经济方面对国家的十个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