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升学恶性竞争教育深度内卷是时代的失策和愚蠢

洣崽

  
         我国升学恶性竞争、教育深度内卷,是每个诚实和具有正常感知的人们感同身受的客观事实。
         以就业压力为升学恶性竞争教育内卷辩护开脱没有意义。升学竞争内卷并不增加就业、无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就业问题应当且可以通过缩减周工作日缩短日工作时、通过有限工作岗位众人共享、通过实行过饱和冗余在岗的方式,实现普遍就业。
         随着我国大学数量和规模经过长期扩张、学位明显供过于求,随着当下出生人口数量一年年急剧减少,再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事实上我国教育资源已经不再稀缺、而呈现极大过剩。
         过去争夺上大学教育机会那种白热化、那种紧张激烈、那种如火如荼,已经不再必要、已经一去不返;国家完全有条件实行普遍升学,即,不论成绩高低、无论贤愚,每个人都能升学,每个人都能顺畅享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及成人就业后继续研读充电那样终身全过程的受教育权益,而不是作茧自缚地对此设置考试障碍。
         受功利驱动,​人们对名校名专业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争夺还继续存在。国家对此应当正视和予以智慧的理性对待,应该适当淡化钝化和舒解、而不是象过去那样错误愚蠢地鼓动推高和火上浇油。摒弃“掐尖”式升学招生方式、采取“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既能延续鼓励优秀、鼓励上进那样一种正面导向,维护优质生源进入优质学校和优质学校招录优质生源的那样一种合理秩序,也能有效避免教育的无谓过度内卷、有助于教育公平和建设教育良好生态。
         社会和经济层面推动普遍就业,考试招生领域采取“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以避免名校名专业招生录取的群体踩踏式恶性竞争,再加之普遍升学,多项并举,于是,我国教育就能走出长期深陷的深度内卷的泥潭,脱去炽热高烧,回归宁静平和、丰富包容、从容优雅的常态。
         67320240110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务必万分珍惜珍重党的领导  
    2.   文革是灾难失败,还是小有微瑕、总体成功?  
    3.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4.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5.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6.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与破解  
            更多冷帖————
    1.   务必万分珍惜珍重党的领导  
    2.   文革是灾难失败,还是小有微瑕、总体成功?  
    3.   我国强调安检没什么不对;不要总想着替国家省钱  
    4.   歌曲《没出息》与“分钱发钱”思想的契合  
    5.   不抱幻想、不怨天尤人  
    6.   平稳和连续的智慧  
            其它更多帖————
    1.   不能把楼盖歪了  
    2.   民主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无价之宝,应当严正贯彻实行于从高层到基层每一个单位  
    3.   没有人喜欢打针吃药动手术,没有人喜欢被批评、监督和制约——话说“民主政治生活”  
    4.   发扬党“民主政治生活”优良传统;我们需要怎样的“民主政治生活”?  
    5.   一位网名“残原”的网友对“发钱”问题的评述,说得不错——  
    6.   从“全民发钱”到“货币福利”,且看“发钱思想”的渊源及其潮流的日渐洪大  
    7.   将来的社会,应该是企业找人,而不是人找工作  
    8.   即使有人选择慵懒人生、拒绝工作,国家也应保证其基本消费,才合乎人情天理(二)  
    9.   即使有人选择慵懒人生、拒绝工作,国家也应保证其基本消费,才合乎人情天理(一)  
    10.   有一个猜想:美国金融制度有问题、有大问题  
    11.   降税减费降准等,多少有些作用,但远不是最佳策略  
    12.   对“扶贫”的七嘴八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