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事    天下事    经济


生产队人民公社公有制集体生产得失谈

洣崽

  
         一些年轻朋友对新中国奋斗历程欠缺了解,又浸染于片面宣传、形成思维定势,把过去的公有制集体生产当成贫穷落后饥饿的根源和错误失败的代名词。“怀念搞集体,可以去朝鲜体验去”,“我们后生一点都不怀念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类似的看法和思想很有代表性,有必要实事求是回顾历史、以正视听。
         事实却是,中国几千年来绝大部分时期和绝大部分人口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吃不饱穿不暖是过去的常态和普遍现象、不是生产队公有制集体时候的专利,相反,公有制集体生产才是抵御灾害饥荒、改变贫穷落后、防止两极分化的良方,相比于旧时代,生产队的生活状况是逐渐改善和有根本改善的,到七十年代,虽然谈不上吃好、但基本上能吃饱了。历史一步一步演进,到了现在,进入生产力高涨和生产过剩时代,人们才既能吃饱又能吃好;而我国现在的吃饱吃好,是生产队集体时代打下基础的。
         都知道现在中国发展突飞猛进,却不知道这种突飞猛进建立在彻底的民族革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上。如果没有生产队集体公有制时代对旧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造,今天中国社会经济的成就是不可能的。非洲、印度、拉美,不曾经历中国这样的公有制集体生产,其发展至今了了而已;欧、美、日不曾经历中国这样的公有制,它们走过资本主义高光时刻、现在却显然走到了下坡路,唯有经历公有制集体生产的我国风景这边独好、发展蒸蒸日上、前途似锦,这是耐人寻味的。
         社会发展总是循序渐进、曲折前行。今天事后诸葛亮地回头看,当时的人民公社生产队大集体生产组织方式尚幼稚、尚不成熟、尚在探索之中,不是没有缺点错误、没有挫折的,其机械生硬、不利于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的问题客观存在,后来包田到户、实行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是正确、必要和成功的。
         但包田到户异化为分田到户、完全否定生产队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的宏观组织协调作用、撤消生产队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没有辩证地把握集体个体、宏观微观、集中分散的平衡,侵蚀公有制基础、使公有制面临严重的危机,也是失策和不当的。如果在实行包田到户调动发挥个体积极性的同时,维护、保留和肯定集体经济一定规模一定程度的地位和存在,可能更有利。
         67320251124


此帖获赞:         被踩: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中国将来分钱发钱,非美国或其它国家地区可比  
    2.   我国教育最严重问题在缺失实践  
    3.   小贼和大盗  
    4.   立此存照,洣崽对国家十五五规划的九个建议(下)  
    5.   立此存照,洣崽对国家十五五规划的九个建议(上)  
    6.   美政府停摆实证美西方金融思想理论制度的谬误与荒诞  
            更多冷帖————
    366.   转载人民网“数学”网友奇文——现行高考制度导致“浪费时间”和“人才多样化不够”  
    367.   一根绳子,两个绳头  
    368.   说说日本  
    369.   我国教育问题并非“产业化”造成的  
    370.   片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重新修正  
    371.   将来的学校体制可能是这样的——  
            其它更多帖————
    1.   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终身教育——说长道短话教育  
    2.   中国呼唤工匠和如何造就工匠  
    3.   教育部开错药方了  
    4.   把出现人才归为大学的造就,是贪天之功;期待大学造就卓越人才,是缘木求鱼  
    5.   人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吗?  
    6.   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不在于“减负”,在于“调结构”  
    7.   初中毕业生读高中读职校的分流做法是不好的  
    8.   脱离实践的我国教育,陷入误区误人无数,无脸以对亿万家庭  
    9.   “高校的课,为什么学生不爱听”  
    10.   简论我国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失衡  
    11.   高校“种田”课程的实践教育探索难能可贵  
    12.   我国家长需要敏锐意识到片面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