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群众要的不是“扶贫”

洣崽

  
         做认真严肃的事情或事业,应该有正当的道理;这道理应当是理性的、科学的、经得起质疑和考验的。为什么要扶贫?
         “不忍心看到有人受穷、受苦。”这是出于一种同情、恻隐之心,其用心可赞可佩,但主观意识不能算客观原因。抱着这种心理的扶贫,难以脱去居高临下、单方面鄙夷施舍的倾向。
         “贫穷的人走投无路,可能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形成对社会的破坏。”这种可能性客观存在;为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扶贫,是明智的。但这种理由名不正言不顺说不出口、既不正当也不大方,充满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和自私,反映了对贫苦人民的歧视和猜忌。
         上述两者都不是正当的理由。其实,我国人民要的不是扶贫,而是货币福利的正当权益。
         人民享有一份货币福利,有着堂堂正正的道理。人们支持拥护国家,向国家让渡一份天赋资源、成就了国家对资源的统一整合、成就了社会化大生产,人们在国家这个超级“无限责任公司”持有一份“原始股”,有“分红权”。这是享有一份货币福利的基本理由。
         除了普遍性的货币福利,还应当特别地给边远、艰苦、自然条件恶劣地区人民所做贡献以应有补偿和回报。
         相当多的贫困人口,散居于山区、高原、边疆……自然条件艰苦恶劣地区,他们坚守在此,客观上为国家繁衍了人口,照看了当地的森林、草原、生态和资源,照看着边远地区的道路和各种设施,维护着国家的统一、稳定与和谐。客观上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果为贫困所迫,他们无奈地放弃家园、一起挤到东部地区沿海城市,对国家会是好事吗?如果为贫困所迫,他们低效率地开发资源破坏生态,也不好吧?广阔国土的资源要不要开发照看?边远山区的道路设施要不要维护?对这些做出有形无形贡献发挥作用的边远、山区的人口,国家给予回馈和补偿,不是应该的吗?这样做,对于国家不也是科学合理、明智与合算的吗?在生态脆弱区进行野蛮的掠夺破坏式开发,短期内确实会有一些经济效益,但不是持久之计、不是正道。不破坏生态,就是对国家的贡献;政府应当有胸怀和远见,肯定他们的贡献,让生态脆弱区人民享有应得的货币福利和酬报,是国家和人民共赢的事情。
         国家的货币福利,除了普遍发放,应当向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地区的人民倾斜。
         还贫困人民应有的权益、给边远艰苦地区贫困人民所做贡献以应有的回报,以这种心态施政,才会是谦卑的、诚恳的、有力的、真心实意的、令贫困人民温暖和欣慰,才真有实效。
         67320160110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智囊团”不及民主决策  
    2.   国家要积极花钱、善于花钱  
    3.   从“水硕”说起,掰扯我国高等教育  
    4.   批评斗争,群众的武器、人民的法宝  
    5.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6.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更多冷帖————
    1.   “智囊团”不及民主决策  
    2.   国家要积极花钱、善于花钱  
    3.   捍卫国家本色反对变质刻不容缓  
    4.   从“水硕”说起,掰扯我国高等教育  
    5.   协和董女事件警示,对高考:一要捍卫、二要改革  
    6.   批评斗争,群众的武器、人民的法宝  
            其它更多帖————
    1.   央行应当给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金融收入、应当向百姓合理发钱  
    2.   对我国升学、就业、教育大众化和人才选拔未来景象的畅想  
    3.   由恒大爆雷引出的对央行的批评和对国家金融政策及基层党组织危险倾向的批判  
    4.   从数字看中国——  
    5.   许家印恒大事件表明,必须把资本关进笼子  
    6.   对中国及世界各国人均月收入及年人均GDP数据的分析  
    7.   对北京中考改革方案说“呵呵”  
    8.   拉虎皮做大旗、为英语高烧张目,没用  
    9.   国家是该好好纠正不当的英语教育政策与英语高考制度了  
    10.   赞西交大  
    11.   对“就近入学”政策的优化建议  
    12.   “教育减负”,不及要义隔靴挠痒的一出尴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