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扶贫”“精准扶贫”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佳策略

洣崽

  
         一
         “精准扶贫”的初衷大约是选择最困难的群众进行帮助、以实现雪中送炭、最大程度发挥扶贫资金的效果。然而,“精准扶贫”隐含着如下负面倾向:
         “精准扶贫”意味着繁难的甄别工作和巨大的甄别成本,把大量的行政资源和经济资源消耗在贫困程度的甄别上,扶贫效率低、进展慢、效果差。
         除极端贫困外,社会还存在着数量巨大的一般贫困、次贫困群体,他们也需要帮助和倾斜,“精准扶贫”是对一般贫困、次贫困群体合理诉求的漠视,将无风起浪引发社会矛盾。
         贫困程度的认定划分欠缺客观明确可操作标准,扶贫资源掌握在相应干部手中,主观随意性很大。“精准扶贫”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难度、埋伏下诱使干部贪腐营私犯错误的条件和端口。
         “精准扶贫”意味着扶助面的收窄。
         “精准扶贫”可能成为政府部门减轻扶贫力度、推脱推卸责任的借口。
         二
         不同于“精准扶贫”,本帖再三建议国家实行货币福利制度。
         具体做法是,向全国的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等纯消费者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货币福利(以下简称“货币福利”),其必要性、可能性、紧迫性和伟大意义以及人民获得货币福利的正当性在此前的帖文中已经多次阐释,这里不予赘述。
         当前社会的生产力已经足够发达,为实现全国人民普遍的富足宽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国贫困的大量存在,乃是历史的自然延伸,现在,国家有能力也有道义实行彻底根本的改变、实现质的飞跃了。
         货币福利是把百姓该有的发还百姓,是百姓获得应有权益,这一方式体现了获得者的尊严和体面;而“扶贫”方式,陷接受者于尴尬、难为情、没面子的消极状态。
         货币福利的实施极为简易,标准客观,无需复杂的甄别,减少了基层干部的浩繁工作,避免了基层干部在此过程中的贪腐和犯错误的可能,避免了复杂甄别过程中社会矛盾的发生。
         货币福利受益面最广,兼顾了次贫困者和普通人群,而特贫困者受益最大。有的家庭之所以特别贫困,正是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小孩读书甚至家有病残卧床……因此,货币福利事实上最有利于极端贫困者。
         实行货币福利,不刻意扶贫,却兼收了扶贫实效。
         总之,“精准扶贫”包装很光鲜,但不是社会进步的最佳策略,与实行货币福利的伟大意义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应当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开创一条全世界最彻底有效的脱贫和发展道路。
         67320151017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2.   说一说“思想统一”  
    3.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4.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5.   建议国家当机立断痛下血本——每生育一孩补贴30万  
    6.   由“大庸古城”投资失败剖析两条货币发行路线  
            更多冷帖————
    1.   说一说“思想统一”  
    2.   合格的教育应当知识和本领双修  
    3.   是物质大于精神还是精神大于物质  
    4.   分钱发钱补贴生育,“不误农时”  
    5.   建议国家当机立断痛下血本——每生育一孩补贴30万  
    6.   新寓言  
            其它更多帖————
    1.   对党政:战略上赞同肯定,战术上批评帮助  
    2.   分享两个金融常识和一个金融结论  
    3.   论教育不当破坏人才  
    4.   无人驾驶“萝卜快跑”和网约车抢饭碗的问题  
    5.   建议:生育一个孩子,国家补贴十五万  
    6.   对付春玲专家“强烈建议取消中考”意见的批评  
    7.   “央妈”最该骂  
    8.   中小学知识型应试方面的过度开发过度榨取,是错误短视和有害的  
    9.   发扬批评斗争精神,帮助党长保青春  
    10.   孔老师之问  
    11.   再说“绝对忠诚”  
    12.   一根绳子,两个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