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网

◆★☆※◇◆★☆※◇◆★☆※◇◆★☆※

“放歌”, 天下人说天下事   
    返回目录

   教育    时评    时政    经济


豆子怎么分?——对分配制度的探讨

洣崽

  
         “按劳分配”是一种并不先进的分配制度,在资本主义时代就早已实行。资产者凭借对资源(生产资料)的占有自己获取暴利,却对员工实行“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多多干活吧,你们干得多,得到越多”——因此,把“多劳多得”赞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很大错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家早就对员工实行这样的制度了。
         “劳”是劳动、付出、操劳、干活、行动、出力;“得”,是报酬、福利、获得、收入。劳动多,是否就必然收获多、就应该多获得?不是的。在剥削制度下,劳动多贡献大的人群往往得到微薄的收获,而资源占有者凭恃对资源的占有权,不劳动或很少劳动而占有成果的大部分;另外,在落后的时代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多低水平的重复、多无效劳动、多互相争斗、多冲突内耗,因而,人们做事多、付出多,但是产生的社会成果少,社会进步小,因此,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人们做的多而获得少。
         不是做的越多越好;负面的做事,比如偷盗、抢劫、非正义战争、不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盲动……等等,反而是对生产力、对社会成果的破坏。这种做事,不如没有,不如宁静淡定和悠闲。换言之,一个社会成员,宁静自处,遵从社会规则和良俗,即使没有其它的正面作为,相对于负面做事,也是一种功德和贡献。
         在先进社会,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由于社会的合理运作,由于严密而科学的整合,整个社会无需消耗太多的劳动就能生产和提供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这时候,社会的分配应当与时俱进地进步、做出调整了,分配应当主要基于社会的物质财富成果,而不是斤斤计较于人们付出劳动多少了。
         打比方,豆子的分配,主要基于收获的豆子数量,而不是基于付出的劳动,如果豆子数量稀少,巨大劳动也只有微薄所得;如果豆子丰收、产量巨大,少量劳动也能获得优厚收入。以往种豆子,辛辛苦苦付出巨大劳动,但因水旱天灾和劳动不当而产量低下,分配所得微乎其微;现在因科技进步、因机械化现代化,少许劳动而成果巨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豆子巨大丰收,却偏执地抱守不劳动者不分配的老套,一边让豆子发霉糟蹋,一边让因种种原因未参与劳动的人们——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求工作而不得的失业者——忍饥受冻,能说这是公平、合理、进步的思想理念制度和做法吗?
         当此科技进步、生产力发达、生产效率提高的时代,工作岗位有限、已经被先到先来或近水楼台者所得,固执坚持“不劳动者不分配”,把人们逼向不得已,轻者人们不得不占道摆摊、黑车载客、出卖肉体、乱砍滥伐、私采滥挖、……,严重者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损子孙后代以利当下、偷盗抢劫、杀人越货、打家劫舍……最终严重破坏社会良俗和公共秩序,带来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破坏。生产过剩之际,积极主动自觉地将非劳动者群体纳入分配的视野,向人民发放货币福利,是国家正确、智慧的必然选择。
         当今我国,托人民之福、托共产党领导之福,国家安定团结,没有内乱和战争;由于科技发达时代进步,无需太多劳动已经能够生产和提供充裕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服务,社会呈现显然的生产过剩的状态,相应地,国家拥有了天量的收入盈余。这时候,有剩余而不分配,强求人们为劳动而劳动,否则不得衣食,是荒诞、愚蠢、落后的经济思想。第一线的劳动者上班族固然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则获得优厚的待遇,未参与劳动的其它社会人群——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者、失业者等,是不是也应该理直气壮获得一份基本保障?
         生产已然过剩;继续抱守过去的分配老套,宁可让生产力闲置、空转、浪费,而不让非劳动者群体享有一份所得,是错误和不合时宜的,既有违人情天理,也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又损害了经济的成长。生产力发展到今天,国家向小孩、学生、老人、病残失能等纯消费人群每人每月发放一份货币福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
         67320150219


此帖获赞: 0        被踩:0  


    评点此文:赞一个     踩一脚     

回复     更多洣崽文章   

(温馨提示:文明用语,理性发帖)

           



            更多奇帖————
    1.   教育数宗罪  
    2.   对中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构想  
    3.   发钱,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政治日程  
    4.   破困突围开新篇——摒弃“掐尖”招生,实行“优秀入围加随机录取”  
    5.   华为 “大手笔分红”干得漂亮,盛赞华为  
    6.   建设微信群式基层民主,落实和改善党的领导  

            更多新帖————
    1.   矛头所向,应当对着特权和资产阶级  
    2.   “你总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3.   大好形势与严重问题  
    4.   闲聊民主生活的广度、深度和质量  
    5.   “智囊团”不及民主决策  
    6.   国家要积极花钱、善于花钱  
            更多冷帖————
    651.   处变不惊,把握机遇,我国可以实现从粗放式低效劣质增长到精工式高效优质增长的转变  
    652.   从恒大亏空两万亿分析央行的心机和失算  
    653.   策略地避开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陷阱  
    654.   “课题申报”“审批”是粗糙、落后的科研形式……  
    655.   实行“党的领导”,必须践行基层民主  
    656.   “中国大学生多了”吗?  
            其它更多帖————
    1.   历史很健忘,“青史留名”的执念不要那么重  
    2.   掰扯一下“金融割韭菜”和“普遍就业”问题  
    3.   忠实地具体实际地践行社会主义  
    4.   国家教育的重心,要从“选拔人才”调整到教育大众化上来  
    5.   我国教育巨轮,最要紧的是调整航向  
    6.   对高考总分前几十名成绩实行保密是正确的,但还不够  
    7.   还是不要把清北和黄埔相提并论的好  
    8.   教师,除了自己的劳动和奋斗,不需要谁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9.   群众批评斗争,是国家和事业长久之道  
    10.   国企民企能学习借鉴华为治理结构,我国社会经济就不得了  
    11.   对张雪峰不看好新闻专业的讨论——关键在国家实行过饱和冗余普遍就业  
    12.   好比内急,看你憋到什么时候